11月22-23日,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簡稱“IDEA”)2021IDEA大會在深圳福田舉行。大會由IDEA創院理事長、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及IDEA研究院科學家主持,包括國家工程院院士王堅、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周禮棟、IDEA工業AI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賈佳亞、上海氪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朱明杰在內的多位行業帶頭人匯聚一堂,圍繞數字經濟時代下的人工智能發展議題進行分享。 從技術的發明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是最具社會價值的命題。IDEA已經與萬科、美團等企業已經開展針對民生領域的前沿技術應用探索,并攜手氪信等行業深耕者,協力推動技術突破真正地轉化為可落地的商業和社會價值。 “中國人口紅利的時代正在向工程師紅利時代過渡。”在IDEA大會科研產品發布會上,沈向洋表示,以互聯網、信息化為代表的淺層次數字化,需要加快轉型到以人工智能、智能化為代表的深層次、高層次的數字化。 AI正在由感知智能向決策智能發展。賈佳亞從工業領域著手,指出“通過AI讓制造業擁有會思考的大腦。”朱明杰也在圓桌中提到,人口紅利的消退意味著企業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受阻,決策智能是AI發展的未來,科技公司必須躬身入局,全盤了解具體業務的底層邏輯,尋找由真實痛點組成的“AI有效場景”。 關于未來AI的場景應用,沈向洋認為,AI在金融領域有望超越人類,在投資、信貸、風控等方面提供更實時、更高效的決策。朱明杰用“四個時代”的變更來闡釋AI對于行業的必要性:“在過去的10年里,中國的銀行經歷了‘跑馬圈地時代’、互聯網興起影響下的‘良性啟發時代’,學習硅谷時的‘挑戰創新時代’,現隨著信息化基礎日趨完備,行業進入了一個‘內卷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AI來解決痛點。” “傳統的競爭模式已經趨于飽和,我們要用AI去解決人類無法做到的問題,這些領域才是值得投入的’AI有效場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采用的是‘API’戰略。”朱明杰說。 ‘API’戰略,即把人工智能工程化(AI Engineering)和專業知識(Professional knowledge)融合(Integration)在一起,把AI的部分從邏輯上與業務接口的部分分離開,再實現模塊化的生產。氪信在六年實踐中與金融行業頭部客戶實踐并梳理出二十多個AI有效應用場景,覆蓋風控、交易、營銷、客服等金融全業務場景。 科技創新并不止于單點技術的進步。沈向洋結合自身在業界多年的經驗指出,創新至少有三個層次,一是科技的創新,二是產品的創新,三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要突破AI的場景落地與規模化難題,需要在研究機構、AI技術公司與企業之間建立起生態共生,多向循環的關系。 今年9月,IDEA正式啟動“CTO Labs”簽約儀式,氪信科技作為唯一一家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成立了主攻AI金融方向的IDEA氪信實驗室( IDEA CraiditX Computational Finance Lab),成為首批CTO Labs的簽約公司。未來,氪信將繼續融匯上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中心及創新高地優勢,與IDEA一起推動AI基礎研究與產業落地相結合,助力行業走向深層次數字化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