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相關政策的不斷推動下,近年來純電動車市場體量的不斷擴大,傳統車企也紛紛加入戰局、開始搶占市場份額。不管是寶馬、奔馳、奧迪等跨國車企,還是以吉利、上汽、廣汽、北汽為代表的中國車企,都推出了純電動車產品或品牌。 但造車新勢力憑借在智能化、純電動化領域中的優勢,以及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的用戶運營策略,并未在傳統車企的進攻下趨于劣勢:以蔚來為例,今年第三季度蔚來汽車的新車交付量刷新了季度交付記錄,同比增幅超100,并且在9月份突破了萬輛交付大關。 然而市場中仍存在著質疑造車新勢力的聲音,批評這些企業對造車缺乏敬畏之心,認為結構更簡單的電動車“分分鐘就可以搞出來”;亦或是通過維護和運營將用戶圈層打造成“粉圈”,讓用戶不關注性能只在乎口碑。 近日,蔚來創始人李斌參加了青騰《一問》訪談節目,與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青騰教務長楊國安教授就蔚來對于造車和用戶運營等方面進行了一場交流。以下為對話的主要內容經編輯。 楊國安:你們技術有突破,有造車的設計能力了,為什么選擇江淮的深度合作,而不是自己直接自經營一個工廠? 李斌:我從來沒覺得汽車制造是一個容易的事。但如果我們從頭去建工廠、去招熟練工人,這個至少把我們的進展延后半年到一年,可是,這半年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當時要做的事太多了,我如果在這個時間點什么都自己做,肯定不是最優解。 我們當然覺得研發,1、把車做出來;2、把服務體系建設好,把用戶服務好,能把這兩件事情做好,挑戰已經非常巨大。在制造這一部分跟江淮合作,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理性的雙贏選擇。 楊國安:制造環節的智能化應用多嗎? 李斌:其實,我們一直都是按訂單生產的方式。我們叫 Order to Delivery OTD,蔚來的車,用戶都是可以自己定制。一般來說,一款車有幾千款種組合。 從訂單到產線、零部件拉動、產線運營,到最后把車運到用戶手上,其實是一個非常依賴高效智能信息系統的過程。正常情況下,從定車,到把車到交到你手上,現在能做到只需三個星期。 楊國安:你們汽車產品設計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把車跟電池包分離。為什么有這個思考點?很多其他公司都不是走這個路線。 李斌:在12年打算做電動車的時候,我就在易車上做了一個調研,有6萬多人參與了調研。我就說,你為什么不考慮買電動車?大家都覺得充電不方便。然后,我就去深入思考什么叫充電不方便。 大家可能還是簡單的認為,充電樁夠不夠,比如家里能不能裝充電樁,家里裝不了,有沒有公共充電樁,公共充電樁充的快不快。大家把這個基礎設施的可獲得性,作為一個主要的體驗的點。 但是大家忽略了充電時間,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當時就在想怎么辦呢?我說,換電是一個解決方案。如果換電站布的足夠多,或者去換電站的時間和去加油站的時間差不多,換電時間和加油差不多,體驗就不會差了。 一提換電就有很多誤區。比如很多人把換電和充電對立起來。我們從來不把它們對立,我們叫可充、可換、可升級。 以前有人做換電失敗了,失敗的這家公司叫 The Better Place。我專門去美國見了他們早期創業團隊,還去看了看換電站遺址,希望搞清楚它為什么失敗。 它的初心是油價100美金的時候,覺得換電能掙大錢。所以,它的換電確實不能充,它的換電站非常大,投入也非常大,占地也非常大,和加油站一樣。但開始沒那么多車,對吧?一個城市建一個換電站有什么用?用戶去換電站時間太長了,不方便。所以,我們一開始的邏輯就是分布式,我的換電站占3—4個車位大小,很快就能部署完。 楊國安:現在你們走智能化、數字化模式,對本來的商業模式會有不同的演變嗎? 李斌:首先,我們還是從用戶利益角度去看。今天我們智能電動汽車和用戶的連接是隨時在線的,所以,我們可以在車的基礎之上,給用戶一些使用車的相關功能、更好的靈活性。 比如,電池租用模式。如果一些用戶平時在上海,他開的是70度電的車,正好國慶他要去旅游,那么,他就可以去換一塊100度電的電池,他可以有這種靈活的升級服務。回來以后,把這個電池再換回70度電池。這中間反應的理念就是按需使用。現在,選擇電池租用模式的用戶越來越多,已經占多數。 楊國安:將來蔚來汽車的收入的結構多少是以車輛所帶來的?多少是Service帶來的? 李斌:一般說,服務相關收入肯定比新車相關收入要大。但這中間我們要去分一下,有這種跟用車相關的基礎服務,比如維修等,還有一些是屬于這個車以外的增值服務,像我身上穿的衣服,對吧? 楊國安:NIO life。 李斌:NIO life的衣服有一定合理毛利,用戶也愿意。 楊國安:感覺社區將來也可以有一些收入。 李斌:我們事實上已經有。像NIO Life今年的業務就很不錯,除了賣衣服,我們還合作設計一些首飾。 所以我們現在有些容易被人誤解,用戶會留言說,你們好好做車,老搞這些不務正業的東西。這是一個誤解,其實這中間不沖突。我好好造車,和我們用戶在一起玩得開心一點,其實,這兩個之間我不覺得有什么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