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18日,2021博鰲房地產論壇在海南盛大啟幕,房地產界、金融界及圍繞房地產領域全業態的商業精英,通過面對面交流、思想碰撞,探討并明辨行業未來的核心發展問題。本次大會主題是“理性與穩健 房地產的改變”,從房住不炒到住有所居,在頂層政策設計下,房地產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 大會議題環節包括博鰲五十人會、經濟學家早餐會、全體大會、鏗鏘行、博鰲地產發展大會、博鰲產業科技大會、博鰲資本大會、博鰲大講堂、博鰲直播間等多元形式,內容覆蓋宏觀經濟、行業政策、金融趨勢及融資策略、企業模式、住宅開發、長租、物業等新業務,多元、全面且極具深度。 科技改變生活,亦改變各行各業 田園東方創始人兼CEO張誠受邀出席博鰲產業科技大會主題討論會,圍繞“科技與未來”分享了獨到的見解和觀點。 “如果科技越發達,通常意義的“地產產業”就會越來越小。因為現在的房子很多,無論是做地產還是科技,是為了最后的消費者的居住消費的滿足。所以有的時候,可以想想,用科技+地產的視角,而不是地產+科技的視角。把科技放在前面,也許對很多地產企業來說,利用現在已經有的條件,有可能找到第二條路,這條路是一個新的航道,而不僅僅是一條原來賽道上的添補。這就是田園東方,作為新領域運營型的企業,已經耕耘了五六年,沒有再去建一平米的房子,而去嘗試找到未來生活方式滿足之路的一點點思考。” 疫后新生 重構新模式 田園文旅與城鄉發展相結合 此次地產論壇,張誠作為開講導師,在博鰲大講堂論壇環節,發表了題為“《在地村鎮化》:田園文旅與城鄉發展”的精彩主題演講。 他表示,今天諸多包括房地產行業在內的問題,都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正在發生變化,而共同富裕這個話題,在這次博鰲論壇里地產圈仍然較少提及。而鄉村振興這個領域里,是有大量的事業可為的! 他提到,在田園東方的十年歷程中,這個領域里面遇到了很多的討論、爭論,但我們做成了一批各有成功的項目。在過程中飽受的爭議包括:項目中農業成分這么少還是鄉村振興嗎?這個項目做農業的方式為什么是這樣的,田園東方為什么自己不去種地?或者說不種地是不是就不鄉村振興了呢?反過來,田園東方也說鄉村振興的根又必須是搞好農業呢?這些都是要綜合起來考慮的。 “如果只考慮一件事情,看見的就是一個點,如果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是只考慮了一根線,如果要談到鄉村振興,要考慮未來在這個地方的社會生產,以及在這個領域里面生產生活的人,這樣形成的那個社會,形成的那些地方,鄉村振興就是要營造它,要推動它,于是它就是一個體系。這就是點、線、面、體。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需要先把視角放開,“既要看見樹,也要看見森林”!” “文旅領域中要理解鄉村振興,要做“在地村鎮化”。今天很多地產商的項目不愿意叫特色小鎮,因為這個詞已經被社會詬病,開發商也委屈,心中的美好沒有得以實現,最后變成了一個不好的詞,因為行業狀況的原因,它不是基于那個根上長出來的、美好的、人們的永久聚居地。理解鄉村振興,先要理解為什么文旅領域里面最大的企業華僑城,為什么提出“文化+旅游+新型城鎮化””? 從產業方面來說,有很多產業是需要去革新的,或者是需要有新的未來產業。產業吸附的是圍繞產業而生活的人,因此會發生城市群和產業梯次疏解的情況。在產業需要在我們國家城鄉環境里面重構。新興的產業需要從比較寬容的環境里面逐步培養起來的過程中,對應的就是人和產業之間的匹配。 人們說你做鄉村振興你得做產業,我就問什么產業會在那兒,剛才我已經簡單描述了產業,然后我說我做這個鄉村振興是為了什么?為了人!因此,鄉村是一個經濟體、社會體,使人們生產生活的地方,只有產業和人口結對形成“未來的村鎮”,才是未來我們國家新時代城鄉大地上,人們集聚繁衍生息的“未來村鎮”。‘在地村鎮化’說的就是產業在大中小城市和鄉村的重構,以及我們的人口在現在的勞動技能和他們的未來成長動態過程中,也要在中國城鄉大地上,跟這些產業一一配對,形成重新結構化的過程,形成未來的城鄉形態,在鄉村這一端,就叫“在地村鎮化”!” 見證行業發展 樹立企業力量 論壇上,觀點指數隆重發布了“影響力指數·2021年度地產風尚企業表現”研究成果。田園東方榮登“2021年度中國影響力文旅發展企業”前十強,該榜單旨在表彰那些具有長期運營能力、打造出標桿文旅項目的地產企業。 為期四天三夜的博鰲房地產論壇,匯集了房地產開發商、金融機構、文創文旅集團、以及涉房鏈條中的企業機構等多方腦力激蕩,為深度聚焦思想、挖掘發展機會、解決如何在危機中重生、構建新領域新模式提供了契機和渠道。 未來,田園東方會繼續聚焦“在地村鎮化”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產業與人口在空間與生態維度的“再結構化” ,從而推進新型城鎮化視角下的鄉村振興,讓田園文旅與城鄉發展更加創新地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