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據庫、中間件和操作系統已經并列成為了全球三大基礎軟件技術。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各行各業對于數據庫的依賴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銀行,通訊,互聯網等行業。由于國內在數據庫行業的發展起步較晚,數據庫的市場份額長期被Oracle,微軟等美國公司所控制,結合近兩年的國際形勢來看,卡脖子的風險越來越高。而中國的企業和IT技術專家們早就意識到了這點,在大力發展國產數據庫的同時也在逐步實現去IOE。 如今國產數據庫已逐步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格局,而作為致力于推廣國產數據庫的墨天輪平臺,此次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人大金倉的總裁杜勝先生來和網友們一起探討一下關于國產數據庫的發展。我們也征集了一些與國產數據庫相關的社會討論度較高,網友較為關心的問題,希望從貴司的角度給大眾一些不一樣的更深層次的解讀。 人大金倉總裁杜勝 杜勝,北京人大金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擁有近20年IT行業產品設計、研發及上市管理經驗。曾主導慧點科技GRC.platform、indi.Mobile、GRC.mobile、indi.platform等產品的設計、研發及上市,歷任企業管控事業部總經理、通用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公司副總裁。 —公司介紹 — 人大金倉成立于1999年,脫胎于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是國內第一家國產數據庫企業,同時也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的成員企業,從成立至今始終專注于大型通用關系數據庫領域,對標的國外產品是美國的Oracle。 2020年,KingbaseES產品總體裝機量到已經超過60萬套,預計到2022年將超過100萬套。 在2020年的經營中,人大金倉數據庫產品的年度中標金額首次突破5個億,當年簽約超過3.5億元,在黨政關鍵工程中市占率達到53,成為這一領域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貴司的數據庫產品未來有什么可行的規劃,或者重點突破的方向? 杜勝:總體上來看,國產數據庫產品與Oracle等國外老牌產品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金倉的戰略選擇是采用低成本的路線即應用程序不做大的調整情況下直接替換Oracle數據庫實現替O,因此,縮小與Oracle產品的差距是目前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我本人不是太認可通過完全重寫應用,來擺脫Oracle的做法。因為這樣的成本太高,也并沒有為客戶創造新的價值,除非是一些特定的領域,傳統的Oracle也無法滿足了,那么可以通過開發新的分布式應用來解決問題,但這樣的場景目前來看并不多。 金倉目前需要提升的是復雜和重載應用環境下數據庫產品的穩定性、可用性、性能,同時完善周邊生態工具、提升易用性、降低開發和維護成本,最終在關鍵核心應用領域幫助用戶建立對國產數據庫的信任和信心。 轉化成技術目標包括數據庫存儲引擎能力的提升、RAC在國產化環境下的支持、開發及運維工具的能力提升、云環境下國產數據庫的集中納管等。最終目標是在5到10年內達到Oracle同等水平。 — 答記者問 — 針對數據庫行業,您認同得DBA者得天下嗎?為什么 杜勝:DBA對于數據庫行業來說非常重要,但只是DBA可能還不足夠,在數據庫生態中,應用開發工程師所發揮的作用同樣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傳統應用開發模式中,數據庫提供的很多能力是面向應用開發方向的,例如存儲過程、觸發器、函數、包,這些都是為了幫助應用開發人員降低開發難度和成本,同時提高穩定性和性能的。 在選型階段,如果應用開發人員支持和認可某個數據庫,并使用該數據庫的能力來承載應用邏輯的實現,那么將對該數據庫的發展和普及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讓客戶愿意選用該款數據庫。 而到了實際的運行階段,DBA的作用相對就更大一些了,如果DBA能夠認可和支持該數據庫的能力,那么后續的采購將會延續。 所以我個人認為“得應用開發者和DBA得天下”。 在學習貴司的數據庫方面有沒有什么好的學習建議? 杜勝:首先我們的產品并不是和國外產品有巨大的差異,數據庫實現的原理是一致的,只是在操作上、習慣上有一些差異,所以有一定基礎的數據庫從業者很容易掌握,就像會開燃油汽車的司機開電動汽車一樣,會有短暫的不習慣,但基礎的駕駛方法是一致的。 其次,面向不同層次的使用者,我們提供了包括KCA、KCP、KCM的全套課程體系,KCA的在線課件在金倉的網上社區中可以下載,KCP和KCM可以免費報名參加培訓,有專業的講師進行授課,授課完畢后通過考試可以獲得認證證書。 最后,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在我們的網上社區中可以提問和在知識庫中查找解決方案,或者加入在線的QQ群,隨時提出問題,我們有值班人員隨時進行答疑。 目前國內外對于數據庫開源都有不同的意見。一些國產數據庫也逐步進行了開源,那開源到底好不好?以及開源是否能帶來直觀的收益。 杜勝:首先我想表達開源或者閉源本身無所謂好壞,更多是企業的一種戰略選擇。無論是什么產品,都可以選擇開源或閉源的策略。 蘋果iOS選擇了閉源路線發展的不錯,谷歌、Android選擇了開源路線發展的也不錯,微軟的Windows phone選擇了閉源失敗了,但Windows、Office卻非常成功,是否開源并不一定和最終成敗相關。 決定成敗的關鍵,依然是產品自身的競爭力,如果做不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再怎么開源都無濟于事。如果做到了,通過開源能夠吸引更多的同盟力量,加速生態的發展,縮短成長的周期,所以開源最多是催化劑。 關于收益,開源和收益之間沒有必然聯系,不開源也可以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開源的情況下也可以收取費用。免費+開源的策略能夠加速市場的開拓,讓產品獲得更多實戰驗證的機會,進而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帶來融資的機會。 數據庫同樣如此,最終能走多遠,還要看產品自身的實力。 您認為數據庫國產化目前的難點是什么,或者說國產數據庫發展的主要瓶頸有哪些? 杜勝:我們現在非常清楚我們和國外頂尖產品的差距在哪兒,無論是產品能力、研發管理、市場品牌、伙伴生態、還是內部管理,目標很清晰,剩下的就是具體的執行落地。 在執行落地層面,目前最大的瓶頸在于我們缺少足夠優秀的數據庫內核研發人才 ,知道產品內核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但缺乏足夠多的、高水平的資深工程師來完成,目前的情況要么就是拉長時間逐步解決,要么解決高水平工程師的供給問題。 目前我們在和高校合作共同編寫內核開發的相關教材,希望擴大內核研發人員的基數提高供給。同時金倉作為信創工委會數據庫工作組組長單位發起了“核”計劃,面向現有的整個國產數據庫產業從業人員免費培訓數據庫內核研發理論和實戰技能,加快行業現有人員的成長速度。 對于軟件這類輕資產領域,未來的競爭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 聊聊您對國產數據庫未來的展望和寄語 杜勝:我們從1999年開始做國產數據庫,至今已經做了22年,我們的初心是讓中國的數據庫產品達到世界卓越的水平。 我們嘗試過各種路徑、各種方法,也吃過各種苦頭,我們曾經有過迷茫和彷徨,也曾懷疑這條道路是否正確。 今天,我們非常堅定我們要走的道路,我們非常清楚的知道我們和國際頂尖企業在管理、產品及服務上的差距,我們也知道如何去縮短這樣的差距。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一些時間,讓我們的企業和產品變得更為強大,讓我們的人才積累更有厚度,讓我們的管理體系達到更高的水準。 未來十年,我們一定會站在國際舞臺參與全球競爭,中國的國產數據庫產業必將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