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營銷科技領域,藍色光標可能是最符合“隱形冠軍”這個定義的企業之一:它在C端用戶中知名度并不高,但是在B端整合營銷服務領域,又確實是“掌握核心科技”,年入幾百億的行業龍頭。 這種規模與公眾知名度的不對稱性,讓藍色光標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但是實際翻開財報,會發現其增長邏輯幾乎可以用“簡單”來形容,尤其是業務模式更是只聚焦于以“全案營銷推廣”與“全案營銷廣告”兩大塊。藍色光標的業務構成和發展,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形容,就是圍繞客戶與媒體平臺為中心的全案營銷。隨著主營業務的快速成長,因此業績屢創新高,上市十年來,營收復合增速超50,位居創業板前三位。 在許多人的慣性思維中,“B端業務”往往意味著復雜的商業模式,但藍色光標證明,互聯網產業進入紅海競爭的狀態下,簡單的商業模式是發展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今年4月份,藍色光標宣布國際業務引入CVC和CDPQ兩家戰略投資者,在近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藍色光標表示,引入國際戰投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實現力出一孔,使公司把更多資源和精力配置到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內業務上,這次國際業務出表完成之后,藍色光標的業務模塊回歸“國內”,繼續發力全案營銷服務與全案營銷廣告這兩項有巨大增長潛力的業務。 藍色光標之所以能實現規模優勢,是因為其順應了營銷走向效果化的大勢,以全案營銷鏈接“客戶需求”和“媒體平臺”兩個錨點。對于營銷公司來說,穩定而持續成長的客戶是收入增長來源,而藍色光標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擁有規模大且實力強的大客戶,包括游戲、汽車、互聯網及應用、電子商務、高科技產品、消費品、房地產以及金融等八大行業的頭部企業,其中包括不少服務十年、二十年的知名品牌,比如去年與藍標簽下五年戰略合作的騰訊,也有互聯網新銳平臺、年輕人聚集的B站和正在崛起的新消費品牌。圍繞這些客戶,藍色光標不斷嘗試從營到銷的結合,提供從內容創意到制作再到傳播及后續的銷售等方面的服務,基本能滿足客戶在營銷鏈條上的一切需求,不僅有效提升了客戶體驗,還不斷增強客戶黏性。 除了不斷拓展新業務之外,營銷公司還有另外一種發展道路:那就是與特定媒介平臺深度綁定,隨著平臺用戶規模的提升而獲得發展,實際上,過去一年里快速成長的企業多半屬于此種類型。在與媒體平臺的合作上,藍色光標也是如此路徑,擁有多家頭部媒體的廣告代理權且實現了“全覆蓋”,無論是國內的頭條系、快手、B站等媒體平臺,還是海外的Facebook、Google、Twitter、TikTok For Business等,都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迅速成為國內頭號出海營銷玩家,并且依靠不斷擴大的規模優勢取得了較強的議價能力,獲得Facebook、頭條、快手等媒體平臺端的授信。 與客戶和媒體平臺的深度合作,使得藍色光標成為了2020年里,少有的實現與用戶和產業共同成長的營銷企業。與此同時,藍色光標過去投資或孵化的重點業務也在茁壯成長,其中聚焦CRM領域的歐泰譜和聚焦社會化媒體與私域流量領域的大顏色科技,業績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而藍色光標在過去十年里,始終牢牢占據營銷龍頭地位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對營銷科技重要性的先知先覺。早在2015年線上進入存量市場之前,藍色光標就提出基于數字科技的營銷智能化轉型戰略,過去幾年里,藍色光標的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遠超其他公司。當技術與服務不斷融合,自然會帶來商業上的價值。對于技術的投入,使得藍色光標有效簡化了原本復雜的、需要大量人力的業務模式,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方式,把藍色光標多年累積下來的創意能力、策劃能力算法化,利用SaaS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智能營銷服務,拓展了新的利潤增長點。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表示,“一個最好的藍色光標正在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