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市深入開展作風建設集中行動,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群眾獲得感 “辦不成事”窗口專治“疑難雜癥” (通訊員 李夢 王海濤 劉全通)“第一次辦這個業務不太明白,幸虧有‘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幫我協調辦好了,‘辦不成事’窗口真辦事!”25日,萊陽市古柳街道居民張樹先因農田受災到街道便民服務大廳辦理農業保險出險,然而此項工作并不屬于便民大廳的業務范疇之內,看到居民很是著急,工作人員引導居民來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員了解到情況后,積極協調上級業務部門,幫助張樹先完成了出險工作,得知業務成功辦理,張樹先高興道。 在鎮街便民服務大廳增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是萊陽市深入開展作風建設集中行動,全力做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萊陽市結合專項整治五種不良風氣和作風建設集中行動,通過創新方式方法,精心謀劃實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制約發展、阻礙攻堅的作風頑疾,補齊短板弱項,狠抓工作落實,推進作風持續好轉、營商環境明顯改善、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走進古柳街道便民服務大廳,一塊寫有“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標識牌格外引人注目。“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辦事人員可以向工作人員提出建議和問題,工作人員會詳細記錄并反映給相關部門,最終協調解決辦事人員的問題。”古柳街道辦事處黨政辦公室主任王濤表示,“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實行“AB角”互動窗口服務模式,“A角”為主辦人員,“B角”為協辦人員,兩人在工作中互為補充,對工作人員進行綜合培訓,互相學習并掌握對方的業務流程和操作方法。當A崗人員不在時由B崗人員自行替補,確保不因某位工作人員外出、開會、培訓、請假等原因,導致服務事項緩辦、延誤。 “自3月中旬以來,萊陽市在鎮街便民服務大廳已有社保、計生、退役軍人等業務窗口的基礎上,先后在城廂、龍旺莊、古柳、羊郡等17個鎮街增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公開受理和解決群眾、企業在大廳辦事時遇到的‘疑難雜癥’。”萊陽市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作風建設集中行動工作專班成員朱時濤告訴記者,通過增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有效破除了阻礙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隱形壁壘,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通了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同時,萊陽市還成立3個督導組對“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運行情況進行了實地督導,實地查看窗口設立、人員配備、相關案件辦理及臺賬歸檔等情況。截至目前,萊陽市“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共計受理問題建議78件。 增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推進減證便民、證照領取零見面……在萊陽市,通過深入開展作風建設集中行動,營商環境不斷得到優化,為民服務意識不斷提升。該市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以辦事時間最短、工作程序最優、審批材料最少為方向,加大工作力度,聚焦涉企審批、項目落地等領域,扎實推進減證便民、數據賦能、機關工作優化提升,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動各類改革事項落實,實現全領域、全流程、全環節重塑再造。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通過山東政務服務云平臺實現“線上提交零見面”“受理辦理零見面”“證照領取零見面”;梳理整合233項行政許可事項,深入流程再改造、材料再精簡、時限再壓縮。 為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和作風集中整頓的成效轉變成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實際行動,萊陽市精心謀劃實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群眾需求入手,主動謀劃推進群眾反映強烈問題辦理,梳理形成17個方面自查整改清單,作為全年攻堅目標,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制定印發《萊陽市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提升群眾滿意度構建和諧美麗梨鄉工作實施意見》,實施“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社會治安、文體生活”5個專項提升行動,出臺《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包聯方案》,2832名機關事業人員走出“大院圍墻”,入戶走訪宣講市委、市政府便民舉措、惠民政策,了解群眾訴求,傾聽群眾意見,已累計走訪19355戶,排查發現和解決39個問題,累計辦理線路檢修、上門服務登記等51件為民服務實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