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基于會議精神,我國經濟政策延續不急轉彎基調,強調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更側重促改革、調結構和防風險,科技創新、碳達峰碳中和、新能源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加速推進。 會議認為,經濟恢復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疊加3月底以來國務院召開的多個會議所透露的積極信號,總體上穩增長的信心更足。會議同時強調,要辯證看待一季度經濟數據,當前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要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推動經濟穩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堵點。 政策主基調仍是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會議強調,精準實施宏觀政策,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時度效,固本培元,這意味著后續政策仍將穩字當頭。本次會議并未釋放要全面轉向的信號,政策重心更加側重促改革、調結構以及防風險等方面: 其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更加注重結構性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落實落細,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發揮對優化經濟結構的撬動作用。結合今年3.2的赤字率目標和3.65萬億新增專項債規模,財政政策有望加速落地。相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表述,本次會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預示貨幣政策調整可能會比預期更緩和些;強化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這是針對小微企業、制造業、綠色發展、科技等領域的結構性支持。 其二,科技創新、碳中和碳達峰、新能源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從任務部署排序來看,首先要“引領產業優化升級,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產業數字化”,預示科技創新仍是重中之重;“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積極發展新能源”被列為第二位,表明重視程度更深,要密切關注碳中和、碳達峰對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帶來的潛在影響。 其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促消費的主抓手。會議新增“促進國內需求加快恢復;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以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支撐內需持續擴大”等要求,預示著后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望加快推進。此外,會議新增“促進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盡快恢復”,應是考慮到疫情以來我國制造業投資持續低迷。 其四,繼續強調防風險,地方債務和房地產是兩大重點領域。會議強調“要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再考慮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均要求“穩定宏觀杠桿率”,以及3月中旬國常會進一步要求“政府杠桿率要有所降低”,預示著今后防風險、穩杠桿是后續重點。值得關注的是,會議首提“建立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意味著地方隱性債務化解可能加快;會議繼續強調“房住不炒”,首提“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意味著可能會通過精準調控“學區房”來遏制房價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