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還能不能上?活動場所還開不開?文體活動還搞不搞?遇到事兒,還能不能找老年站那幫“孩子”們? …… 2020年6月2日,中國石化勝利油田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政策宣講座談會上,氣氛熱烈,老同志代表紛紛舉手,說出疑慮。 “移交后,老同志將享受油地雙重關愛。大家在油田干了一輩子,不管到什么時候,老同志與單位的情緣不會斷、單位照顧老同志的企業責任不會丟、為老同志服務的質量不會降。”這是宣講人員的現場解答,更是勝利油田黨委對16萬老同志的鄭重承諾。 在油地雙方的努力下,這些承諾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老有所學:“‘云課堂’學到新知識交到新朋友” 2020年3月的一天,勝利油田退休職工高淑華剛吃完早飯,便趕緊收拾碗筷拿出手機,坐在客廳里準備上課。 因為疫情,現場教學暫停,勝利油田老年大學主動應對,把教學搬到線上,開啟了“云課堂”。線上靈活自由的學習方式,不僅能讓高淑華足不出戶享受教學服務,還能幫她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更多課程。“以前每周三下午,我都要做志愿服務,正好和老年大學的上課時間沖突,現在可以隨時看教學回放,公益學習兩不誤。” ![]() 圖為高淑華在家通過網上直播課堂學習書法,孫晨拍攝 “上了網課才知道,在身邊還有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年大學“云課堂”面向全社會開放,讓高淑華有機會認識了許多同樣愛好書法的東營市退休老同志。大家線上線下切磋技藝、交流感情,還商量著一起參加山東省組織的援鄂作品征集活動。去年6月,他們創作的《贊白衣天使》《抗疫英雄時代楷模》等作品被送到了援鄂醫護人員手中。 “云課堂”消除了老同志對智能手機的陌生感。2020年以來,勝利油田老年大學共招收網上學員11500余人,高淑華和她的同學們通過網上學習,逐步適應了數字生活,不僅學會了刷抖音、看微信、手機投屏、網上購物,還嘗試著制作美篇和短視頻,逐步成為了跨越數字鴻溝的時尚老人。 老有所樂:“哪里有老年站哪里就是我快樂的家” 2020年11月12日,來自湖北荊門的退休教師宋詩宏代表勝利油田勝北老年合唱團,參加了東營市東營區辛店街道舉辦的首屆油地大合唱聯誼賽,還把參賽照片曬到了朋友圈。 “我跟孩子來到油田,剛開始人生地不熟,除了在家練練字兒,就是出門溜溜彎兒。看到周圍的老同志每天去老年站參加活動,很是羨慕。” 一次在公園散步時,喜歡唱歌的宋詩宏路過勝利勝北老年合唱團排練現場,聽著大家深情的歌聲,他不自覺地跟著哼唱起來。 “加入我們的合唱團吧。”看到宋詩宏久久不愿離去,合唱團團長向他伸出橄欖枝。 “找到‘組織’的感覺真好,油田老年站組織我們排練,街道請我們去演出,大家這么關心,我們更要好好練習,多出好節目。”宋詩宏全身心投入到合唱團練習中,加上自身在音樂上的造詣,很快成為高聲部部長。 ![]() 圖為宋詩宏與合唱團成員進行排練。左三為宋詩宏。王春玲拍攝 “東營就是我的‘家’。”如今,宋詩宏在東營市買了一套帶院兒的小房子,在他內心深處,已經把勝利油田當作了自己的家。 同樣把老年站當成家的,還有油田退休職工李新合。每周他都和老戰友程元德,到設在老年站的“鉆魂”展廳聚一聚。 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后,東營市墾利區興隆街道計劃建設一個文化展廳,考慮到這里居住的都是“老石油”,就有了在老年站建設鉆井文化展廳的想法。當面向所有老石油征集老物件、老照片時,李新合與程元德很高興,主動把會戰時的榮譽獎章、證書和帶有“孤東會戰”標識的茶壺捐贈出來。 ![]() 圖為李新合與程元德在“鉆魂”展廳參觀,左一為程元德,左二為李新合。焦玉峰拍攝 “這些老同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他們的心聚在這里,讓他們有歸屬感和幸福感。”東營市墾利區宣傳部部長韓吉光說。 “我參加了油田11場會戰,和油井打了一輩子交道,能看見老物件、老戰友,聊聊當年會戰的事兒,說說現在的好日子,是我最開心的事。”李新合說。 老有所依:“我們會一直陪著您” “閨女,我4年沒回過這個家了,都不知道啥叫過年了...”交談中,熊英娥雙眼含淚,滿頭白發,顯得格外憔悴。 熊英娥是勝利油田的一名退休職工,丈夫因尿毒癥需要血液透析,由于附近能做透析的地方醫院無法用油田醫保報銷費用,熊英娥只能陪老伴到七十公里外的醫院治療。為減少奔波,她在醫院附近租了個房子,一租就是4年。 她口中的“閨女”,是勝利油田老年工作人員曹雪艷,“阿姨,我們老年站就是為您服務的,我們會一直陪著您。”4年來,曹雪艷打掃房間、送菜送飯、接送去醫院,像親閨女般照顧著熊英娥老兩口。但是看著老人有家不能回,曹雪艷心中一直有個“結”。 為了解開這個“結”,2020年,借著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老同志從“油田人”變“地方人”的契機,曹雪艷主動聯系河口區中醫院,雙方分別向勝利油田和東營市相關部門反映,爭取政策支持。2021年春節前夕,終于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醫療報銷問題得到了解決。丈夫可以在家門口做透析了,熊英娥也終于能回家過年了。 ![]() 圖為油地工作人員到熊英娥家中進行志愿幫扶,曹雪艷拍攝 今年春節,曹雪艷將紅紅的對聯貼在了熊英娥家的門上…… 老有所為:“離開崗位我找到了發揮作用的更大平臺” “謙虛禮讓少煩惱,調控飲食莫過飽;身體健康疾病少,心不順時賞花草……”這是熊英娥創作的打油詩。 回到家的熊英娥主動找到老年站,希望能為老同志做點事,曹雪艷把她介紹到了勝利陽光老年志愿服務隊。在服務隊,熊英娥成立了“老來樂”文藝社,創立了“三句半”快樂小組。她自編自導的形勢任務教育、防詐騙、禁毒等作品在小區里廣為流傳。她還積極參加醫院血液透析的志愿活動,幫助患有尿毒癥的病人,她也因此被醫院評為唯一的“最佳陪護”。 高淑華主動當上了東營市勝利勝采小學的校外輔導員,用在老年大學學到的本領教孩子們練書法。“小學放學后,孩子的父母大都還沒下班,利用這段時間帶著孩子們學學書法,既能傳播傳統文化,又能讓孩子家長放心,安心在井場工作,多為國家產石油、作貢獻。”高淑華說。 在勝利油田,還有很多像熊英娥、高淑華一樣主動服務群眾、回饋社會的老同志。 勝利油田退休職工劉小平、萬玉凌、徐月華等6名老黨員,最近有了新“職務”——東營市河口區民營企業黨建引領指導員。與筆者見面的時候,他們正在給員工上黨史課。每個月,他們都會通過座談、走訪、講黨課、講傳統等形式指導企業黨建工作,定期組織開展“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等黨務輔導,以黨建為引領,助推企業發展。同時,還有24名勝利油田老同志在技術指導、安全監督、行政管理等崗位服務于河口區30余家小微企業。 “雖然從油田退休了,但發揮作用的平臺更寬了。我在這里已經生活了50年,既是勝利人又是河口人,只要組織有需要,我就想盡一份力。”徐月華說。 油田老同志的幸福生活,既得益于國家尊老敬老的好政策,也得益于中國石化勝利油田與山東省各級油區地方政府對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工作的全面把握,對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的主動謀劃,對服務油田16萬老同志美好生活的使命情懷。 ![]() 圖為勝利油田與東營市簽訂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協議。李國華拍攝 在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過程中,油地雙方本著“提高站位、凝聚共識;互相理解、求同存異;先易后難、重點突破;創新作為、穩步推進”的原則,用心用情做好相關工作。勝利油田先后與山東省內14個地市、83個區縣、367個鎮街、1000余個社區對接3000余次,實現了16萬老同志向地方的順利轉接。同時,勝利油田和東營市創造性地建立了“業務整體打包、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化管理新時期工作模式,地方政府將向油田各老年服務部派駐書記及工作人員,逐步融入融合,確保老年服務管理接得住、接得穩、接得好,讓老同志盡享油地雙重關愛、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 圖為勝利油田老同志練習完太極拳歸來。李兵拍攝 “下一步,油田將與地方政府通力協作、融合發展,持續提升為老服務工作水平,保障老同志們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持續書寫油地攜手為老服務的勝利答卷。”中國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離退休工作部主任、老年服務管理中心黨委書記石冠儒介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