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筵席,人們腦海中不免浮現兩個詞語——熱鬧和豐盛,熱鬧指的是氣氛,豐盛則意指美酒佳肴琳瑯滿目。筵席一直是中國百姓宴會的最高形式,是民風民俗最為集中體現的活動現場,更是人們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念想和鄉愁。近日,由金種子馥合香冠名的《中國徽菜大師》節目迎來收官,最后一期節目就讓我們走進桐城和阜陽,探尋兩地的地標式筵席:大關水碗以及潁州八景宴。 大關水碗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關水碗,又稱“桐國水碗”,多以肉類、時蔬為原料,經過精細的刀工,制成條、塊、丁、圓等菜形,主要以氽的手法,烹制成帶有湯水的菜肴。菜品多以深斗碗盛裝,所以叫水碗。安徽桐城本地徽菜大師蔡冬云30多年間,專注于水碗制作,在她手中,傳統僅有6到8鐘的水碗食材逐漸豐富,真正實現了“萬物皆可汆”。 一份簡單的汆湯美食看似制作簡單,實則把每一種食材的特性發揮出來很難,這里既需要對各種食材的味道精準拿捏,還需要配合爐火純青的刀工以及烹飪手法。蔡冬云憑借多年來對水碗的潛心鉆研,不斷地挖掘整理傳統水碗的烹飪精髓,從每一塊肉、每一葉菜入手,反復嘗試,讓每一種食材都能很好地融合搭配,呈現出更加鮮香美味的菜肴。 潁州八景宴 穎州八景宴是阜陽餐飲行業20多年前,根據清代“穎州八景”文化,挖掘出來的地方文旅創意宴席,依照古穎州八景創制,一共九道創意菜。由于當時沒有形成相關的影像及文字資料,潁州八景宴創制出來后就失傳了。 已經耳順之年的徽菜大師張建強,唯一的愿望就是復原20年前的“穎州八景宴”。為此,他與一眾徒弟找同行了解、去各個景區實地考察,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拼湊,最終還原了讓他心心念念的潁州八景宴。尤其是為了做好潁州八景宴中最具盛名的“西湖柳蔭”,張建強師徒來到潁州西湖長堤,針對宴席菜品的調整進行實地調研。張建強佇立于西湖長堤,想象數百年前的春風柳絲,一道改良升級后的“西湖柳蔭”由此生成。 佳肴當有美酒映襯,傳承已久的地標筵席中當然少不了本地酒的身影。金種子酒作為阜陽的特產酒,搭配潁州八景宴再合適不過了。要知道令世人敬仰的文學家歐陽修在潁州安享晚年時,最喜歡的就是攜潁酒暢游西湖。可見,美景、美食與美酒方才是阜陽最美的煙火氣。 由金種子馥合香冠名的《中國徽菜大師》節目,以人物故事為主線,從文化角度講述了徽菜大師與徽菜的故事。伴隨著最后一期節目播出,這場全方位展示徽廚的匠心精神和徽菜文化的美食盛宴落下帷幕。節目雖完結,但文化傳承的步伐依舊在前進,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主旋律依舊是徽菜乃至徽酒最根源的發展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