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順豐主力投資的順心捷達宣布,正式與菜鳥運輸市場達成物流合作協議。 這已經不是順豐今年第一次在傳統快遞業務領域外的探索了。 今年4月,順豐以1億美元投資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助力自己發展全球業務;10月末,順豐發布公告,投入55億元購買敦豪在香港和北京兩家公司100%股權,獲得敦豪集團在中國的供應鏈管理業務和倉儲科技;12月4日,順豐聯合中鐵快運推出的時效快遞產品高鐵極速達(即日送達)服務已開通。 2018年,順豐頻頻尋求業務模式新突破,結合這一次順心捷達與菜鳥運輸市場的合作,順豐背后到底是有怎樣的戰略思想? 菜鳥運輸市場,前身為2010年11月正式上線的“阿里物流”。菜鳥運輸市場作為三位一體的物流倉配平臺,整合社會的倉儲倉配、物流資源,為天貓、淘寶等阿里零售平臺商家,提供線上比價、快捷發貨、貨物信息跟蹤的運輸平臺服務。截至目前,菜鳥運輸市場已接通全國30余個省份、154座城市,接入倉庫面積達5731萬平方米,并有1633家物流商入駐。 順心捷達快運,是順豐與新邦合資組建的零擔快運企業。今年3月,順豐為提升重貨操作能力,填充500-3000公斤段的產品線空白,以17億元收購傳統零擔企業廣東新邦71%的股份,建立獨立快運品牌“順心捷達”。順心捷達破格采用加盟制以加速網絡布局,并計劃于2020年實現12000家網點規模,服務網絡縱深覆蓋全國。 在雙壹看來,這次兩家的合作進展主要有三個看點: 首先在平臺合作方面。順心捷達選擇了具備高新技術與商家資源優勢的菜鳥平臺作為合作伙伴。在平臺數據開放、透明、共享的情況下,各物流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價格與方案對比更加透明,競爭節奏變得更快,因此,順心捷達的經營與管理要求也會更高。菜鳥運輸市場平臺背靠淘寶、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等阿里系零售平臺商家,出于對眾多商家權益的保護,菜鳥運輸市場對供應商的要求也更為嚴格。順心捷達與菜鳥平臺合作以爭取業務增長的同時,也將面臨節奏更快、要求更高的競爭考驗。 其次在運營模式方面。順心捷達是由順豐提供品牌及一定資金,新邦提供管理運營、分撥車輛,以加盟制模式運營發展。這與當初申通、快捷的合作模式頗為相似,而后者合作的失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代理權的沖突。總部為了派送時效與服務質量的考慮,必然會提升末端網點的密度。而在老網上建新網的情況下,如果順心捷達建立二級加盟點,很可能在管理難度、服務質量、時效方面出現問題,違背提升品質與效率的初衷。如果順心捷達切分老網點區域,就有可能損害老加盟商的利益,引起矛盾沖突阻礙網絡建設。就目前順心捷達發展情況來看,順豐在協調加盟商利益與加盟模式管理兩方面上,已取得一定進展。 最后在產品線豐富方面。順豐的重貨產品若以時效區分,可以分為順豐普運、重貨快運、重貨專運等,2017年這些重貨產品不含稅營業收入凈額達44.02億元,同比增長79.93%,增長迅猛。2018年初順豐就強調:順豐控股會進一步夯實重貨基礎能力建設,深化拓展重貨網絡,持續加強重貨業務的運營保障能力。快遞行業中不僅順豐在快運領域投入了較高的期待,通達系快遞企業也對快運領域愈發關注。12月1日,韻達快運宣布在全國范圍內開通單票貨物重量為10-30KG的電商件,并承諾優先中轉、優先派送、100%免費送貨上樓,以提升快運領域市場競爭力。至此,包括德邦快遞、優速快遞、百世快運、韻達快運等在內的快運零擔企業,均已提供免費送貨上樓、上門收貨的服務,以快遞化的模式爭取市場。快遞與零擔快運的邊際日益模糊,快遞物流企業經營模式愈發綜合化。 為什么快遞物流領域變化日新月異?各家快遞巨頭頻繁于傳統業務外探索新模式,并且一再加大重視力度? 在雙壹看來,快遞行業經營模式的迭代升級,自動化、科技應用的日益廣泛,快遞與快運零擔的融合、直營與加盟的融合、汽運與空運高鐵的融合、快遞企業與高新企業的融合,行業巨頭綜合化發展,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這一點無論是1993年成立的順豐,還是1993年-2002年成立的通達系龍頭企業都有深刻體會——大多數創業神話,是在行業起步期造就的,一旦老玩家完成布局,并具備領跑優勢,新玩家再去打破競爭壁壘扭轉局勢,將會非常吃力。所以,無論是順豐今年頻繁的戰略動作,還是通達系緊鑼密鼓的倉配、快運、航空、國際化等業務模式探索,都是在踐行當年積累的創業原則——在未出現寡頭的快遞物流細分領域搶占先機。 從目前快遞行業的趨勢來看,雙壹認為,垂直形態成為了二線企業的求生之路,多元化擴張成為了巨頭們搶占先機的戰略方向。各快遞企業巨頭的綜合化轉型布局,也正是為不久將來的全面競爭在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