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展的玉米價格保險保期已結束,每畝理賠16元,共計理賠40多萬元。”王世宏說,中華財險“保險+期貨”試點,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 去年就有一些貧困戶嘗到了中華財險“保險+期貨”的甜頭。據中華財險黑龍江分公司農村保險事業部經理張啟龍介紹,近年來公司聯手期貨公司、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了“保險+期貨”試點。 據張啟龍介紹,與傳統作物成本保險相比,中華財險“保險+期貨”模式下的保險產品,尤其是中華財險“收入保險”責任范圍更寬、保障程度更高、險種優勢更為突出,實現了從傳統的單純保農作物自然災害風險的方式,逐漸向保產量、保價格雙保障推進,以綜合保障農民種糧收入為目標,讓農民不再“望天收”。 在哈爾濱市木蘭縣柳河鎮永利村,貧困群眾楊國君種植24畝大豆,投保了大豆收入保險。 去年受內澇影響,楊國君部分地塊減產30以上,且秋收后大豆價格持續走低。“去年獲理賠2800多元。”楊國君說,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要不是參加“保險+期貨”,去年可能因災返貧。 農險市場生態基礎將發生顯著變化。疫情的發生,傳統的協辦機制下的展業模式和服務渠道面臨重大挑戰,農村服務網及協保員機制將加速轉型,農戶及新型農業主體的線上化服務將逐步興起,互聯網、GIS、移動端、云存儲等新技術應用將成為公司農業保險發展和成長的關鍵,創新將推動農險市場的生態基礎發生顯著變化。 難能可貴的是,在經營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中華財險爭資格、強服務、推創新,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扶貧攻堅,去年上半年農險實現保費收入69.73億元,同比增長14,繼續保持市場第二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