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主辦的“網絡黑產協同治理”研討會成功舉辦。會上發布了《網絡黑產協同治理》報告,邀請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北京市網絡法研究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機構及高校的領導、專家參加會議并進行深入討論。 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從法律角度,提出關于網絡黑產協同治理的看法。方禹指出,當前網絡黑產治理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定性、如何歸責、如何治理。 第一,網絡黑產如何定性。網絡黑產有三類主體。第一類是公司,也就是從事網絡黑產相關活動的主體;第二類是平臺,第三類是用戶、網民等其他主體。 對于責任主體,方禹認為,過往的思路是“政府管平臺,平臺管用戶”,但如今互聯網企業在整個網絡環境中的作用、責任需被重新定義。《報告》指出,互聯網企業應是黑產治理的主力軍,要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針對黑產治理問題建立聯合防御、打擊機制。 《報告》中以抖音為例,列舉了抖音如何聯合部委、媒體一同向用戶普及反詐知識,例如在2019年4月期間,抖音舉辦的“反詐者,集合!”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就是聯合公安部刑事偵查局、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等,共同開展抖音短視頻反詐挑戰賽;抖音官方數據顯示,參與這次反詐賽的短視頻數量超過2000條,播放量超過8.2億,并獲得了超過4000萬點贊。 第二,對于網絡黑產問題如何歸責,方禹認為黑色產業鏈上存在三類責任,一是法律責任,二是治理責任,三則是平臺責任。針對平臺責任,方禹進一步指出,隨著今天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成熟,平臺提供的服務已經發生了變化,其相對應的責任也應該與時俱進。 第三,網絡黑產如何治理。方禹表示,從法律角度考量,黑產治理包含立法和執法兩方面。立法方面,通過主體分類和歸責,可以利用現有法律體系對網絡黑產具體行為定性。 《報告》指出,為有效進行黑產治理,很多頭部互聯網平臺已與警方建立聯席打擊機制,例如抖音,為打擊平臺上滋生的售假行為,抖音已配合多地警方從刑事層面懲治了多個利用抖音進行黑產犯罪的團伙,自2020年年初至2020年10月末配合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100多名。 執法方面,則需要考慮執法成本、執法資源、執法效率。方禹強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若想保證黑產打擊效率,應當進一步論證是否由各大互聯網平臺分攤部分執法層面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