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啟用開航,在中國民航的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華章,東航成為了主基地航司,并在當天執行首班“大興-浦東”航班。由此,東航成為中國民航第一家在上海、北京兩大億級樞紐都設立主基地的航空公司,也是全球民航業首家建立雙億級主基地體系的航空公司。時隔一年,2020年9月25日,東航旗下的全球首架“進博號”彩繪機從浦東飛抵大興,開始了宣傳進博的新航程,而執飛的東航上海飛行部總經理唐紅星機長,也正是一年前執行大興開航航班的機長。也是在這一天,東航宣布,在其自有渠道上線旗下“隨心飛”產品家族的最新成員“大興隨心飛”,覆蓋東航、上航、中聯航在大興進出港所有時段、除港澳臺之外所有航點國內航班,涉及航班總數達每周1900余班。 時光荏苒,保障首航、持續轉場、打造新服務新產品、抗擊新冠疫情、做好精準防控下的復工復產……啟航大興一年間,東航人用民航央企的世界一流水準,用始終踐行的航空報國初心,回答著一道道撲面而來的考題,在大興機場這座新國門培育出保障日趨完備、產業不斷豐富、創新領跑行業的“東航生態圈”。 近九成在京運力云集大興,航旅生態圈寫下多個“第一” 2019年9月25日,大興機場開航首日,機坪上規模最大的機隊來自東航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當天,中國聯合航空在原基地北京南苑機場與大興機場之間,實現“一夜轉場”,成為第一家整建制搬遷大興機場的民航承運人。大興機場投入運營的首月,中聯航在此獨家執飛商業航班,為新國門順利出發跑好第一棒。 開航1個多月后的2019年10月27日7:29,東航一架A321飛機從大興機場騰空而起,執行MU535航班,于當地時間13:30順利抵達日本福岡。這是噴涂著東航航徽的客機在大興執行的首個定期商業航班,也是大興起飛的首班國際航班,東航再次為新國門寫下濃墨重彩的“第一”。 2020年,東航全力應對、積極化解新冠疫情對民航業造成的巨大沖擊,在做好精準防控的前提下,走在了全行業復工復產的最前列,大興機場亦是重點所系—— 8月24日起,東航進一步由首都機場平移每日40班航班至大興機場。轉場完成后東航、上航、中聯航在大興的日均航班量超過280班,占東航旗下全部在京航班總量的87左右,占大興航班運行總量的38。通過此次轉場,東航旗下上海航空首次進駐大興機場,執飛“大興-銀川”,蘭州、西雙版納、無錫、嘉峪關、銀川等5地成為大興機場東航國內航班運行的新航點,東上航航班可從大興通達39個國內城市。 與此同時,東航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在大興機場運營的航線中,已有23條獨飛航線,包括張掖、金昌、三明、連城、隴南、安順、畢節、梧州、伊春等地,為京津冀旅客出行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中國聯合航空轉場大興后的運行品質也持續提升,截至7月底的航班正常率達93.22,同比增加24.91,還于2020年第一季度獲得大興機場頒發的卓越貢獻獎和最佳效率獎。 如今,越來越完整的品牌矩陣、越來越豐富的航點網絡,催生著東航在大興的航旅生態圈日益繁榮,更為東航在大興、在北京的經營催生出累累碩果。在國內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的大背景下,東航8月在京航班的進出港人數環比上升323.85,北京往返上海、成都、大理等多地的航線熱度持續走高,部分客座率超過90。 9月25日上線的東航“大興隨心飛”,則是民航業首款專注于于大興新國門的“隨心暢飛”型產品,也是國內民航央企推出的首款同時覆蓋全服務和低成本兩大產品線的隨心產品,為東航的大興航旅生態圈寫下最新的行業“第一”紀錄。 打造全流程智慧出行,創新生態圈領跑行業 大興開航的一年間,東航把這座新國門作為諸多科技創新、服務創新率先試水的熱土,營造起了活躍的創新生態圈。 在大興,東航精心研發籌劃已久的“一張臉走遍機場”、“一張網智能體驗”、“一顆芯行李管控”全流程智慧出行浮出水面。 東航在全球民航業率先以“5G+人臉識別”技術為基礎,開航大興伊始即實現了旅客刷“一張臉”值機、登機。在大興機場的東航休息室,地服人員依靠5G技術結合AR眼鏡應用,能夠智能識別、靜音尋客,告別了傳統休息室尋找催促旅客登機時的廣播模式。在2020年,東航“一張臉走遍機場”的創新持續升級,在大興升級推出“One ID”無感通關,旅客授權東航APP掃碼證件、采集面像后,不僅在值機、登機環節,而且在行李托運乃至通過安檢時,同樣無需出示任何憑證,即可刷臉自助完成。這項技術已在大興機場的部分東航國內航班旅客中試點。 5G網絡對東航智慧出行的支撐不僅體現在服務旅客,同樣體現在服務行李這位“不會說話的旅客”。東航以在大興機場的運行為契機,成為全球首家使用無源永久電子行李牌的航空公司,在大興機場的行李托運、裝卸過程中,用無線射頻(RFID)代替光學掃描、以5G網絡支撐數據傳遞,實現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蹤、實時行李監控和快速查找。 來自東航的統計顯示,智慧出行方案投用以來,大興機場東航的值機等待時間縮短為秒級,航站樓全流程耗時控制在20分鐘以內,減客時的行李翻艙時間從原來的8-10分鐘降為3-5分鐘,有效保障了航班準點和安全,旅客滿意度顯著提升近10。依托這一創新,大興機場的東航人工柜臺與自助柜臺比值為0.11,遠低于東航在國內其它幾大樞紐機場的配置。今年2月25日,東航“智慧出行”方案摘得了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頒發的“最佳工作移動創新獎”。 發力全維度布局,建設高質量產業生態圈 作為中國民航乃至全球民航唯一的雙億級樞紐主基地航司,東航從布局落子大興伊始,就將之定位為繼上海之后的第二總部,總部級的保障能力和產業規劃應運而生。 大興機場東航基地根據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總體方案,分階段實施建設。其中,一階段工程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確保了東航基地項目與大興機場同期竣工、同步投入使用。一階段工程建設總規模45.5萬平米,用于東航北京分公司轉場航班及中國聯合航空全部航班的保障所需,涵蓋辦公、生活保障、機務維修、航空食品、貨運物流等功能區。而開航大興一周年之際,大興機場東航基地二階段工程也已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建設。 根據設計方案,大興機場東航基地二階段工程總建設規模46萬平米,包括圍繞東航北京分公司辦公保障、生活保障、運行保障等需求的綜合辦公區和生活區,以及為滿足航班業務進一步擴大而建設的機務維修、特種車輛維修、航空食品生產廠房等。大興機場東航基地項目二階段工程將有力促進大興機場的功能完善和樞紐地位的形成,為東航在京津冀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東航在大興的產業藍圖,不僅僅是民航機隊和航線網絡,更全維度地涉及航食、航空地面服務、航空貨運、航空維修等諸多領域。東航一次次把新產業發展、新商業模式的發力點選擇在大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