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創新挑戰賽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舉措;是聚焦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通過“揭榜”、“比拼”方式,解決技術難題、助力企業發展的創新手段;也是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揭榜掛帥”工作要求的具體實踐。9月9日,廣東省科技廳舉行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暨2020年廣東創新挑戰賽需求集中發布儀式,面向全球張榜,誠邀各路英雄揭榜。 ![]()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鄭海濤出席發布會并致辭 自今年7月在東莞松山湖正式啟動以來,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就在整個廣東撒下了萬眾參與創新,人人挑戰需求的創新種子,經過為期2個月的企業需求調研、挖掘、現場走訪等工作,廣州、東莞、中山、佛山和江門五個賽區圍繞重點產業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深入挖掘企業隱形技術難題,截止至2020年9月9日,組委會共挖掘企業技術需求440條。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需求,已超整個需求征集總量的半數。 需求挖掘是做好技術對接的基礎性工作,本次挑戰賽堅持多層次、多渠道和多思路挖掘需求的工作方法,深入調研龍頭企業、規上企業、上市企業、高新企業、初創企業等不同規模的企業超108家,廣泛聯動產業發展協會、新型研發機構等34家本土創新機構逆向推薦企業需求。 ![]() 廣東省科技廳與廣州、東莞、中山、佛山、江門等賽區直播連線 據了解,廣州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面聯動了以廣州番禺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業,共挖掘技術需求32條;東莞松山湖全面發揮了其以材料實驗室為核心的新材料創新產業基地優勢,重點走訪和調研了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正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共挖掘技術需求217條;中山正積極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國際合作創新區,重點走進了以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廣東樂心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代表的生物醫藥企業,共計挖掘技術需求130條;佛山堅持以智能制造為制造業升級的主攻方向,重點挖掘了廣東華聲電器實業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等創新企業,共計挖掘技術需求34條;江門聚焦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深入廣東德力光電有限公司、江門市泰林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了解研發詳情,共計挖掘技術需求27條。 ![]() 廣東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處三級調研員楊保志主持會議 而從需求分布產業領域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共征集需求112條,智能裝備制造產業162條,新材料產業54條,生物醫藥產業領域51條,節能環保產業48條,現代服務產業13條。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為主的重點需求分布最為集中,這說明了我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受制、高端產品供給不夠等困難和問題,也充分反映了我省在上述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中已具有較好的創新基礎和增長趨勢。 據介紹,這些企業正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有計劃地開展對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卡脖子”技術的聯合研發,在提高核心技術創新研發能力的需求和行動力更為強烈。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鄭海濤表示,創新挑戰賽作為一項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為目標導向的協同創新研發眾包活動,是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動能和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培育升級戰略新興產業的有效途徑,更是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核心路徑。 賽事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以需求為導向,找準技術創新的原點;以專業的貼身服務,全鏈條雙向對接,保障創新主體與創新需求的有效鏈接;通過揭榜比拼,優中選優,同時結合雙方合作意愿,構建新型產學研融合創新鏈。 “經過前階段為期2個多月的產業調研、資料搜尋、企業走訪和電話咨詢等工作,各賽區共挖掘企業技術需求440條,約占全國需求征集總量的五分之一,賽區征集量排名第一。”鄭海濤說,創新挑戰賽需求征集工作至關重要,從目前各賽區需求征集情況看,工作成效十分顯著。下一步,省科技廳將重點關注企業需求對接工作,堅持開放式創新“揭榜掛帥”,繼續廣泛聯動省內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力量共同參與解決方案對接,解決好重點關鍵產業領域、重大技術難題。同時,以挑戰賽為契機,以更大的力度,引導粵港澳大灣區、全國范圍乃至全球的創新資源落地廣東,讓廣東創新挑戰賽的“朋友圈”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集聚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 高校代表發言 參與本次需求發布會現場的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省科學院等高校院所代表,會上代表專家表示,挑戰賽有效鏈接了企業需求和院校科研,對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次發布會累計在線參與人數接近2萬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