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中期開始,氣膜建筑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發展至今不足百年,人類已經通過自己的勤奮與智慧開創了許許多多的氣膜技術,其中,氣膜建筑可實現超過200米的特大跨度,單體建筑面積可以實現幾十萬到上百萬平方米的特大空間,顛覆了傳統建筑設計的極限,是氣膜建筑優勢的重要標志。 多年前,氣膜行業把跨度做到了120米,并一度被認為這已經是氣膜跨度的極限。2016年,中成空間(深圳)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通過改進氣膜結構受力、提高材料性能等方法成功建成一個145米跨度的氣膜,一舉打破了氣膜行業多年的跨度瓶頸。接下來的短短4年間,中成空間公司又陸續成功建造了140米、150米、160米、170米、180米等十多個特大跨度氣膜項目。環保氣膜進入大跨度技術井噴式發展時期,在我國電力行業、鋼鐵行業、焦化行業相繼普及,為許多處于環境污染嚴控下的企業排憂解難。如今,行業翹首以待的200米超大跨度氣膜正在悄然建造中…… 自第一個145米跨度氣膜建成以來,氣膜行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春天,幾年時間的孕育與成長,大跨度氣膜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提高,已建成的項目大多經歷過10-12級大臺風、30-40CM厚積雪的考驗。其中,位于渤海之濱的勝利油田港營熱電廠氣膜遭遇2019年特大臺風“利奇馬”,最大風力14級,完好無損。 大跨度氣膜技術的突破,真正打開了工業氣膜結構的普及大門,氣膜建筑正以迅猛的勢頭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同時,以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等為代表的大型央企也越來越多地把目光瞄準氣膜結構,在他們的露天煤場料場改造中引進氣膜封閉技術。大跨度氣膜正逐漸成為我國工業煤場、料場環保封閉的主流建筑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