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11月28日,政和縣外屯鄉中學,傳來歡聲笑語,福州市綠澤源環保公益服務中心攜福建農林大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同學志愿者和福建農林大學老師楊志堅展開了一場新的生態文明公益教育的探索。外屯鄉位于政和縣,是政和縣經濟較為不發達的鄉鎮,外屯鄉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地質公園佛子山、廊橋等諸多景點,但是巨大的旅游資源并沒有形成相應的氣候,而且錐栗林的不科學種植更是加劇了當地水土流失的情況,所以,如何保護好這里的植被,如何利用生態優勢,讓農民富起來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思考,此次活動旨在探索如何通過教育扶貧,發展生態文明教育新模式,從中學生角度進行生態文明教育。 ? “爸爸,你不應該隨地吐痰,會不文明,丟人的”,“好的,孩子,爸爸以后不會啦”?!鞍?,這里不能隨地吐痰”,“你管得可真的寬”。孩子慢慢的成為了家長的小老師,一些無論外面的人怎么說都不能理解的話,通過孩子告訴父母,父母大多數都會注意,我們生態教育也是這樣,由于鄉村大多數的父母知識水平較低,所以在農活很多方面繼續沿襲著以前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外屯鄉等地錐栗的問題,由于以前政策的影響,導致錐栗林有大部分種植在25°的陡坡上,水土保持法有規定禁止在25°以上的山坡進行耕作,因為其導致水土流失的概率是100%,所以導致外屯鄉錐栗林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再有不科學的采摘-會在采摘前把錐栗林林下的所有雜草清理干凈,進一步加劇了錐栗林的水土流失,如何改變這種觀念,如何進一步在保證農民收益的情況下改造,道路是艱難漫長但是又是迫不及待的,我們通過把生態文明的思想通過課堂傳遞給同學,再由同學回家傳遞給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種教育新模式。 ? ? ? 公益自然教育-綠澤源在路上,一些生活在農村的兒童,父母大多進城務工,他們與上一輩一起生活,教育他們的工作也從父母手中轉移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手中。在老一輩的生活經歷中,是缺乏環保意識的,自然也很難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環保教育。他們很難正確的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很難將愛護環境保護自然防止水土流失當成自己的義務。我們將為他們準備宣傳畫冊,提供免費的環保小課堂,將他們的生活與水土保持工作聯系起來,補齊他們缺少的環保意識。為此我們針對鄉村學生的特點,設計規劃,具有鄉村特色的生態環保公益宣傳小課堂,干旱季節注意節水,人居環境整治,旱廁的改造等鄉村生態文明政策與思想,通過大手牽小手,小手牽大手,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 ? 在宣傳后,志愿者們與同學們,展開了一對一的交流,并且比此交換了聯系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同學們與志愿者溝通十分火熱,大學生對話中學生,主要通過聊大學生活,引導同學們樹立遠大理想,教授學習方法,在學習、生活上建立聯系,做同學們的引路人,此次活動,激發了學習潛力,推動了外屯中學的教育,提高成績,樹立遠大理想,為自己的家鄉做貢獻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