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似乎就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那個群山環抱的村落,但是過去的十八洞村卻是“窮”的代名詞。 2013年,坐落在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還是一個典型的苗族聚居貧困村。“三溝兩岔窮疙瘩,每天紅薯苞谷粑;想要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人均年收入1668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8,貧困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56.8,深處群山之中的十八洞村,交通滯礙,民生維艱。 七年過去,十八洞村的山溝里偶爾傳來工廠壓制茶油的機器聲,一座座鄉村小學拔地而起,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紛紛回家,村民安居樂業,村中氛圍煥然一新。 回溯十八洞村的鄉村振興史,茶油功不可沒,“百畝油茶萬斤油,又討老婆又蓋樓。”靈犀十八洞村茶油見證了十八洞村脫貧奔小康的坎坷旅程,也成為了湘西的一張綠色名片。 產業扶貧“授人以漁” “造血”攻堅精準發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過去一次次的失敗中,大眾認識到“輸血式”扶貧、“堆砌式”扶助都治標不治本,要挖斷“窮根”,需要的是提高自身“造血”功能,需要的是立足產業,精準發力。 一直以來,秉承著飲水思源、回饋社會的初心,平安集團利用自身資源和科技優勢,在全國穩步落地‘三村工程’,實施‘智慧扶貧’。2019年平安集團來到“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十八洞村,希望能夠繼續踐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推進三村工程在當地落地開花,助力當地農戶奔小康。 但是,十八洞村有什么,能發展什么?這是困擾村民已久的問題,也是中國平安“三村工程”落地湘西前亟待解決的難題。然而,沒想到采收油茶籽、剝籽、過篩、翻曬、粉碎、蒸炒、榨油、取茶油……這一幅經常在十八洞村村民家中上演的畫面,恰恰解開了這一脫貧的謎題。 茶油作為味道純正的純天然食用植物油,是從油茶的成熟種子中提取的。而中國是油茶的原產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產基地,湖南作為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近一半。十八洞村坐落在群山環繞的蒼茫綠林中,有著種植油茶的悠久歷史,更有著發展油茶的產業優勢。 在發現十八洞村這一脫貧稟賦之后,2019年7月25日,中國平安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湖南潤農生態茶油有限公司在湖南十八洞村簽訂“三村工程油茶產業扶貧、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計劃通過帶動當地30萬畝油茶示范基地建設,打造油茶特色產業扶貧閉環,因地制宜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在十八洞村茶油產業的品牌建設上,中國平安與合作方合力打造、聯合出品了“靈犀十八洞村”茶油品牌。在品牌建設完成后,平安內部扶貧商城將上線“靈犀十八洞村茶油”的一系列扶貧農產品。目前,“靈犀十八洞村”茶油品牌已經上線中國平安旗下各大APP應用平臺,通過導入平安的金融流量以及合作伙伴的電商流量,助力產品銷售達千萬元。 七年前的十八洞村不會想到,自己村里的茶油能夠帶著村民奔小康的決心,也帶著中國平安的扶貧愛心,走進千家萬戶。 教育衛生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全面穩固 脫貧奔小康的列車要想一往無前,除了需要源源不斷的產業推動力,還要有教育和衛生的保駕護航。 在教育扶貧方面,中國平安在麻栗場中心小學等5所小學掛牌成立“全國科技素養實踐學校amp;平安智慧小學”,通過科技賦能幫助當地的孩子接觸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科學等“硬核”高科技,并通過“三村暉”智慧教育平臺,實現雙師課堂,引入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教育資源水平的提升,為十八洞村培養高素質的新一代,也為十八洞村的振興之路提供不竭的新鮮血液。 在奔小康的路上,村里里每一位村民的生命健康更是前進的根基。針對健康扶貧,中國平安升級掛牌巖鑼村衛生室等5個村衛生室,并捐贈了一批先進的檢測一體機醫療設備和醫療物資,幫助村民進行健康管理,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也為十八洞村的穩步前行提供了保障。 除此之外,鄉村發展的視角不應被局限在直銷的經濟收益,還要看到大局下的同舟共濟。今年疫情期間,中國平安駐湖南地區統管黨委積響應、落實黨中央“堅持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兩手抓”的工作要求,在平安集團黨委、工會的倡議下,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采購湘西十八洞村茶油產業的扶貧產品,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在實現貧困企業增收的同時,支援武漢疫情防控工作,實現抗疫扶貧兩不誤。 而在以人為本的視角下,為全面打造產業扶貧閉環,中國平安力求促進村民就業,實現安居樂業。平安商城的銷售促進通過帶動十八洞村30萬畝油茶示范基地的建設,能夠為當地農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解決就業難題,保障農戶收入。同時,中國平安還將“靈犀十八洞村”茶油品牌銷售額的1直接捐贈給十八洞村,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讓“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不再遙不可及。 山間溪水淙淙,林中鳥兒啼鳴,幾顆油茶籽叮咚墜地,唱響了鄉土中國的復興夢,也譜出了鄉村振興的交響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