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走?!焙笤诒局苓B續調整,投資者對后市走勢關注度也進一步提高。7月15日晚19:30,大唐財富首席策略分析師郭現孟做客經濟觀察報“財富進化論”欄目,帶來《“牛市來了”背后的金融邏輯及長期趨勢研判》,分析當下中國資本市場新機遇,一一解答眾多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 本場直播干貨滿滿,嘉賓觀點受到廣大投資者高度關注,新浪、搜狐、知乎、愛奇藝等9家媒體同步直播,全網觀看達100萬人次。 郭現孟認為,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已經實現超預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民消費對GDP的貢獻持續提高,占GDP比例較高的眾多周期性行業的利潤在A股市場中占比持續下降,這使得未來A股市場發展不會完全緊跟GDP的整體增速。 在此大背景下,經濟復蘇不可證偽的邏輯,流動性寬松下的信用周期擴張邏輯,以及投資偏好提升的資產重配邏輯,機構資金來主導市場,市場走勢整體是非常樂觀的。 A股趨勢與經濟增速“脫鉤”的底層邏輯 郭現孟分析,過去20年中國一直是要素驅動型的投資增長模式,煤炭、鋼鐵、水泥等周期性的行業和金融產業,在A股市場和整個經濟中的權重比較大,GDP增速和各項企業盈利指標的相關性都很強。 “但目前戰略新興產業在中國GDP中的占比已經超過20,從2014年開始,消費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也已經超過了資本形成的貢獻度,達到60。而投資的貢獻率快速下降,所以GDP的周期性波動在下降?!?郭現孟表示 “與此同時我們A股市場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周期性行業除金融之外,包括有色金屬、煤炭、鋼鐵這些行業加在一起的利潤,在以前最高時占到所有上市公司的一半左右,但現在連15都不到”,郭現孟說:“這些跟經濟波動高度相關的行業盈利,已經不能全面的代表整個市場,所以GDP和上市公司盈利之間已經不能完全的畫等號,而未來中國股票市場的趨勢是不是能夠上行,也并不取決于中國經濟增速能不能更快?!?/p> 多因素疊加看好后市 關于新冠疫情后中國經濟復蘇和A股表現的關系,郭現孟認為,綜合來講目前企業整體盈利水平在逐步的恢復,但是并沒有大幅的提升,分化還比較嚴重,創業板企業有一定的相對優勢,但是超預期好轉的地產銷售數據,以及繼續好轉的PMI數據,都讓大家對經濟復蘇抱有了比較樂觀的預期。 “這種不太容易被證偽的基本面復蘇,的確給了投資者比較大的信心。但是這樣的盈利水平其實并不足以支撐市場出現特別大的走勢,至少它不是一個主要的驅動因素”,郭現孟說道。 郭現孟認為,對于后市走勢的第二個重要影響因素是利率和流動性。從歷史經驗看, A股市場上所有的牛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利率持續下行,或者說利率本身就在底部,“全面牛市”或者“結構性牛市”的出現背后或多或少都和流動性有直接的關系。 “目前來看,我們認為權益市場它是有一個比較舒服的流動性環境的,它的上漲是有條件的,并且為了挽救企業失去的那些經營性現金流,信用環境遠高于經濟增速”,郭現孟說:“但如果未來企業的積極性現金流全面恢復正常之后,是否還應該保持這種非常規狀態下的寬信用的力度,市場會出現比較大的分歧。” 總體而言,郭現孟認為經濟復蘇不可證偽的邏輯,流動性寬松下的信用周期擴張邏輯,以及投資偏好提升的資產重配邏輯,機構資金來主導市場,市場走勢整體是非常樂觀的。 未來投資主戰場在科技、消費 郭現孟表示,此輪針對行業的配置趨勢其實是很清晰的,即科技升級帶來制造業升級,爾后是新市場的消費升級,這應是未來投資的主戰場。 郭現孟分析,目前科技領域的投資參與群體非常多,包括政府、企業和社會資金,同時消費者想象空間大,牽扯的行業多,標的多,它的資金容量也比較大。過去兩年管理層發布了非常多項新興產業規劃,從2019年開始,這些規劃已經逐步進入到實施的高峰期,管理層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在大幅的提升。 “那么從產業的邏輯上來講,工業化城鎮化之后或者工業化城鎮化,再加上信息化之后,未來走向就是智能化,以半導體和5G、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云計算為代表的全球科技產業的周期會共振向上,以硬件和軟件國產替代為代表的國內產業的滲透率剛剛開始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