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上學的時候,陳潤就非常喜歡讀書,與書的結緣讓他愛上了寫作。從事寫作工作的欲望遠遠超過了獲得一份企業穩定工作的想法,所以毅然決然北上,來到這個可以離夢想更近一步的城市——北京。 大概在很多人眼中,這個來自湖北的小伙子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堅定勁兒。而這股勁兒帶給他許多的頭銜和角色。 2008年剛來到北京的他是一個文化公司的撰稿人,2011年與人合伙接受聯想國際化十年的寫作項目,他變成了一個小股東。那個時候陳潤28歲。2017年,陳潤獨立接到美的集團授權,為美的寫企業史。這一年的經歷豐盈了他作為財經作家的底蘊,同時也堅定了他要自己帶團隊的信心。于是便有了2018年11月8日的潤商文化在北京通州正式運營辦公這一天。 2019年,陳潤帶領潤商團隊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項目,其中《嬰貝兒你看不懂》這本書的寫作歷時三年,前后采訪了150人,共計400多個小時的錄音,處理的各類素材超過600萬字,整個書稿前后修改16次,多次推倒重來后終于在2019年末凝聚成了27萬字的作品。這本書已經推向市場,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饋。 潤商策劃出版的部分圖書 今年陳潤37歲,他的人生經歷了從臺資企業員工、文化公司員工、財經作家到股東,最后到創業者的多種角色。作為一個創業者,往往是將企業命運和自己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的。陳潤對于潤商目前的現狀還不是太滿意。他希望未來潤商可以吸引更多的財經作家為企業寫發展史,為企業家寫傳記 在每個項目結束后,陳潤和潤商團隊都會進行復盤,在項目推進中做了多少無用功?上百萬的素材中有多少有效信息?中間的流程是否可以更優化? 一本書的創作從前期準備到最終定稿,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在溝通上,如果沒有一套高效的服務流程,時間成本會大大增加。如今潤商有一套高效的服務流程,幫助企業和作家實現效率最大化,避免無效的溝通。 陳潤深知對作家來說,保證穩定的輸出尤為難得。他希望“極致效率的服務流程”能真正為作家帶來便利,在無關創作的繁瑣流程中替他們找到一條直線距離,讓作家快速高效地從海量素材中提取有效信息,減少無用功,培養作家規律的寫作習慣,最終達到忘記流程的效果。同時保證項目品質和效率,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這套“極致效率的服務流程”是陳潤和作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陳潤堅信它會適用于潤商未來的每個業務板塊,成為潤商獨特的優勢。 寫作本身就是一件耗費心力的事,尤其是企業史寫作,若非真的熱愛,很少有人能長期堅持在創作一線。陳潤提出的金字塔結構的企業進化論,用2.0時代的寫作模式全景式地研究一家企業后,作家寫出來的作品無論在思想文化,還是管理上,都有了哲學和智慧更高層面的思考,可以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為企業把脈。 這也要求作家要有知識的廣度和思想的高度,既要有海納百川的眼界,又要有抽絲剝繭的細膩,先讓自己成為一個“角兒”。在創作中,用更長遠的眼光和視角去審視企業。同時要平衡好讀者和企業訴求,不被“企業定制”所限制。事實上,這些年成為暢銷書的企業史作品越來越少,有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企業定制”限制了作家的創造力。 另外,作家創作應該是帶著情懷、詩意和浪漫的。作家需要走近企業,感受企業文化,帶著感情去創作。潤商有位作家前不久為一家中國500強企業提供企業史寫作服務,他系統研習了這家企業的文化和發展歷程后,為企業家身上的精神動容。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會聽著這位企業家鐘愛的曲子,把自己放在企業家的高度去思考,伴隨著激昂的音樂,他的創作思路被打開。 陳潤說他最近在總結梳理自我價值和公司價值時,不斷追問自己,我們到底該為誰寫作?如何實現為其寫作?得出的答案是四個字:頂天立地——為時代寫作,為讀者寫作,企業家和企業只是寫作的案例和故事,是時代和讀者的縮影。 作家應該是風水師,風是思想,水是讓思想流動。在他看來潤商要做的是商業思想互相影響和交流的推動者,浸潤心靈,蕩氣回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