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推出調研報告—— 蘇果:凝心聚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新樣本 作為在江蘇成長壯大起來的龍頭商貿企業、長三角地區最活躍的“經濟因子”之一,蘇果從1996年成立至今經歷了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整合期、轉型期幾個歷史階段,在充分識別、挖掘、發揮企業內部資源和核心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創新現代流通方式、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承擔鄉村振興歷史使命,扎根南京、輻射蘇皖,實現了從小超市到大連鎖、從傳統零售到現代零售的跨越式發展,展現出蓬勃生機,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進入新時代,蘇果主動適應消費升級和消費多元化趨勢,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導向,實施“新零售”發展戰略,通過業態升級、供應鏈優化、線上線下融合、技術革新、提升組織效率等全面構建零售新能力,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蘇果通過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和探索鄉村消費升級,不僅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而且為自身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農業經濟發展、農村商業繁榮、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去年,蘇果超市實現銷售規模275億元,擁有門店1800家、會員800萬,年服務消費者11億人次。蘇果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具活力的新零售探路者、國有資本控股的實體零售轉型創新的實踐者。蘇果超市的創業、創新實踐經驗,給了人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構建現代國有企業制度 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新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構建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使國有企業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以及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主體。蘇果作為一家國有企業,在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構建上不斷取得成就。 ——以黨建促發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企的光榮傳統,是國企的“根”和“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蘇果作為國有資本控股企業,堅持“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的思路,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零售企業具有人員多、網點分布廣的特點,蘇果有黨員534人,僅占員工總數的1.4%。按照傳統方式開展黨建工作,很難做到基層黨組織的全覆蓋。針對這一難題,蘇果創造性地開展黨建示范點創建工作,以“黨建示范店”和“蘇果先鋒隊”為品牌,在門店成立三人為基礎的黨員小組和青年先鋒隊、工匠先鋒隊、服務先鋒隊、明星先鋒隊,以黨建帶動群團,形成“以點帶面、星火燎原”的“頭雁效應”,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完善治理結構,增強內生動力。蘇果在早期發展中就較注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并在后來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以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和監事會為核心的現代企業組織結構,增強了企業發展內生動力。華潤集團于2003年入股蘇果,持股39.25%,2004年持股比例提升至85%,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持股15%,股本結構的變化,使蘇果由上市培育公司轉成新股東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單一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的轉變。在早期發展過程中,省社作為唯一股東,從未干涉過蘇果的經營管理,而華潤集團在控股后也沒有派人干預蘇果的經營管理,這成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從“管企業”向“管資本”模式轉變的早期實踐。股本結構的變化也給蘇果帶來了觀念的改變、組織架構的一系列調整,最終帶來了企業新一輪增長。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評價蘇果團隊是“經得住考驗、充滿戰斗力、有很強適應性且積極向上的團隊”。 ——堅持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不動搖。蘇果具有的“紅色基因”,決定了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更應凸顯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多年來,蘇果積極承擔政府“菜籃子”工程,通過強大的采購、物流、配送、管控體系,保障“菜籃子”的穩定供應和安全,在大型門店開辟“惠民菜”專柜平抑物價。其次,通過農超對接開展精準扶貧。蘇果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通過農超對接與地方共建產業扶貧基地,助推鄉村振興。在江蘇經濟薄弱地區建立10個蔬菜基地,并提供種植、品控方面的指導,以“造血”代替“輸血”,助農增收。同時,積極為全國各地滯銷菜提供銷售渠道,總計幫銷數千萬噸。第三,熱心公益。蘇果積極參與社會公益,近年來先后為地震、洪澇災區捐款捐物、捐建希望小學,開展關愛環衛工人、扶貧助學等活動。 創新現代流通方式 走出本土企業做優做強新路徑 內貿流通是我國改革開放最早、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之一,發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主體多元、方式多樣、開放競爭的格局,對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和先導性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做強現代流通業這個國民經濟大產業,有利于對接生產和消費,促進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蘇果作為大型流通企業,在創新現代流通方式上成果頗豐。 ——發展連鎖經營,掀開超市發展新篇章。1995年,相關機構在上海召開了全國連鎖經營發展座談會,指示把超市和發展連鎖經營作為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國的連鎖超市發展自此掀開了新篇章。 江蘇省供銷合作社旗下江蘇省果品公司果斷抓住了歷史機遇,于1996年成立蘇果超市,從一家60平方米的小店起步,開始了連鎖經營。通過區域領先、多業態協同、直營加盟雙輪驅動、開拓農村市場、創新發展五大戰略的實施,蘇果在城市、農村廣泛開設連鎖店,運用標準化、規范化經營模式,逐步取代“三尺柜臺”傳統經營模式,改造了傳統商業形態,推動了現代流通業的發展。蘇果網點數量實現了“從零到千”的跨越,員工人數實現了從“10到萬”的跨越,公司年銷售額實現了從“百萬到百億”的跨越。 ——打造專業物流,提高顧客滿意度。連鎖經營的快速發展要以物流為基礎,蘇果以南京、淮安為中心,構建了“三大一小”專業化物流中心,覆蓋4萬多個SKU,服務半徑超過250公里。針對生鮮產品,蘇果探索出“兩大四小”生鮮配送體系,即包括淮安現代化物流生鮮配送體系,南京標準化生鮮冷鏈配送體系,加上重點城市、重點區域(如徐州、合肥)的生鮮配送體系等,通過“集中儲存、統一配送、確立重點、確保冷鏈日配”管理方式,有效為大、中、小業態帶來一體化服務。以專屬物流統一配送為主,適當運用社會物流資源形成有效補充,形成多種物流配送方式共存、靈活快捷、優勢互補的物流保障體系。近年來,新零售的發展推動物流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蘇果在加大對物流體系改造的同時,充分重視領先技術的運用,推動智慧物流、綠色物流落地。在國內首創將儲運單元識別技術、噴碼技術應用于自動分揀機,省去了人工貼碼作業。與上游供應商協同制定《儲運單元條碼標準》并推廣,實現商品外箱碼在不同供應鏈主體間自由流轉并識別,該項技術應用為全國連鎖零售行業(超市)首例。 ——推動雙線融合,布局未來型產業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我國消費零售業也步入了新的轉型期,數據化、信息化、智能化為零售業提供了技術支撐,推動了消費升級和行業的價值鏈重構。蘇果在堅持“零售為本”的前提下,以智慧門店為發展導向,在收銀支付、門店運營、顧客關系和O2O運營上持續發力,向全渠道、數字化方向轉型,做大“體驗經濟”。比如,引進數字創新技術,提升支付效率,實現支付寶、微信等數字化支付技術對上千家大小門店的全覆蓋;大力推廣自助收銀機、刷臉支付、掃碼購、智能購物車等新技術,提升了購物體驗;創新業務模塊,提升運營效率,通過與京東、美團、餓了么第三方成熟電商平臺合作,在線打造“虛擬超市”,共享流量入口,實現線上下單支付、1小時送貨到家服務;通過微信小程序、蘇果到家APP、社交電商——“蘇果優選”和B2B2C模式加快全渠道布局進程,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完善新零售方案,逐步實現與核心業務平臺的無縫對接。 繁榮現代服務業 推動消費轉型升級新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高其在區域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是推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加快轉變區域經濟增長動能的必由之路。蘇果作為長三角區域流通龍頭企業,在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積極成果。 ——以需求為導向,構建“消費生態場景”。在加入WTO三年后,超市零售市場全面開放,內外資正面交鋒。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果以創業實踐為基礎,開發出便利店、標超店、社區店、購物廣場4種店鋪形態,并探索出獨特的商業模式——“南京模式”,即依托供應鏈、資金、管理、人才和保障,通過多業態快速布點,充分覆蓋各層次消費群體,構建生態基礎,使區域市場短時間內達到飽和狀態,形成市場先發優勢。“南京模式”的成功為行業普遍認同并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被多所院校深入研究并將之編入MBA商業案例,視之為民族商業創新發展的典范。進入新時代,人們的消費需求從單一的商品需求向商品和服務并重轉型,應對新形勢,蘇果以需求為導向,以“成本、效率、體驗”為核心,創新業態模型,提升商品供給質量,構建“消費生態場景”。以大賣場為例,打破傳統一站式購物方式,從“品類專業化、生鮮餐飲化、招商功能化、門店智慧化”四個方面對人、貨、場要素進行價值重構,突出商品升級,增加服務功能,豐富消費場景,增強消費黏性;便利店業態是城市的“毛細血管”,是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的體現,蘇果以數量眾多的便利店為網絡結點,推進“便利店+”,對空間、時間進行無限延展,建立起集合“購物+服務”功能為一體的“24小時生活服務站”;社區店和標超則分別向“家庭廚房”和專業生鮮、食品超市轉型。對四大業態的“喚醒”和賦能行動,提升了購物體驗,夯實了業態基礎,有效滿足消費升級,連續4年獲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頒發的“創新獎”。以“南京模式”為基礎,蘇果不斷升級迭代解決消費痛點、構建全生態消費場景,對中國零售業態轉型提供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創新范本,為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以品牌戰略為核心,實現服務品牌和產品品牌良性互動。品牌工程對于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打造品牌,可以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以品牌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實踐?!疤K果”取自江蘇省供銷合作社旗下江蘇省果品食雜總公司中的“蘇”和“果”二字,從創立之初便具有鮮明的品牌特色。在發展過程中,蘇果緊抓品牌“核心”,提升服務品牌,打磨產品品牌。以“蘇果無假貨、件件請放心”為質量承諾,以“為顧客省錢”為價格方針,始終把顧客滿意作為自己不懈的追求。蘇果通過推進連鎖經營、實施創新發展,承擔社會責任,躋身中國連鎖行業前10強,實現了服務品牌內涵外延的完善,2011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2012年,世界品牌實驗室評定蘇果品牌價值為130.15億元。 ——以供應鏈為核心,推動質量監管落地扎根。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要。蘇果通過“組織保障、風險管控、考核評價、提升意識”四個管理模塊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墻”。探索出“農產研學用”一體化新模式,推動全面質量管理在現代服務業中扎根。蘇果“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是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財經大學等單位聯辦,2009年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并投入使用,是全國唯一以零售終端為依托的重大食品安全項目。中心按照科學抽樣管理辦法,主要開展農藥殘留檢測、微生物檢測、理化快檢,在控制生鮮產品質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蘇果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城市創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店,在店內公示檢測信息,設立快檢室,并采用“自檢+三方抽檢”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抽檢數據的準確性。近年來蘇果上線的“肉菜溯源”項目通過運用物聯網技術,將商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與相關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和查詢過程有機聯系起來,做到信息流與商流相統一,由此建立了對肉菜源頭產地、物流運輸、收貨儲存、門店銷售等全流程安全管理體系,形成食品安全閉環。作為長三角重要產品追溯聯盟成員,蘇果利用建設“食品安全溯源信息化系統管理平臺”的經驗,積極推動江、浙、滬、皖三省一市重要產品追溯平臺的搭建,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追溯信息互聯、互通、互認、互查。 踐行鄉村振興 切實貫徹國家發展新戰略 蘇果在取得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承擔起了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使命。蘇果發展早期積極參與商務部“萬村千鄉”工程,開拓農村市場,在推進實現“三個60%”(60%網點在農村、60%銷售來自農村、60%產品來自農產品及加工產品)方面成績突出。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蘇果在新形勢下繼續踐行“為農服務”的使命,為促進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做出積極貢獻。 ——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可持續基礎。蘇果注重培育鄉村特色產業。江蘇省鄉村產品特色明顯,過去,包括邳州的狗肉、靖江肉脯、常州蘿卜干、宿遷黃花菜、溧水洪藍玉帶糕等在內的部分特色產品都是以散裝、裸露的方式進行銷售。這些特色產品為了適應現代連鎖超市管理制度,不斷改進產品質量和包裝,銷量不斷提升,使得這些原本只屬于一鄉一鎮的土特產成為暢銷區域市場的名特產品。此外,蘇果注重雙向延伸產業鏈條,在加強同上游農產品基地、經營企業和下游加工企業緊密合作的基礎上,以市場為目標,不斷擴大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經營比重,通過建立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帶動農產品基地、經營企業、加工企業和蘇果同步發展壯大。江蘇省金湖縣寶應湖農場生產的“寶金玉”牌優質大米過去只能在農貿市場設點擺攤銷售,市場銷量始終難以擴大,進入蘇果超市后,品牌知名度和企業知名度大大增強。 ——提升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共同富裕。蘇果在農村市場開發網點時,注重吸納農村當地勞動力。其次,大力發展“農超對接”直采基地,不僅通過直采的方式增加農民種植戶的收入,還通過推動專業合作社雇傭當地農民的方式,間接提升農民收入。比如,盱眙縣沿河村泗州大白菜種植基地,通過和蘇果農超對接,解決了當地大白菜滯銷難題, 9年間帶動100多戶農民脫貧、收入翻番。南京市六合區興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社員楊少清,在蘇果決定把大泉村作為自己的山芋種植基地來推廣后,承包山地300畝,栽植甘薯60畝,畝產達4000多斤,畝均收入4500元以上,超過原來種植玉米收入的4倍。 ——探索農村消費升級,消除城鄉發展差別。蘇果實施網點下沉,以1998年4月在溧水縣開設第一個縣城店為起點,采取直營和加盟“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開始了農村市場的艱苦探索。通過輸出蘇果品牌、商品、運營、物流、信息能力,對農村加盟店進行科學管理,在縣城及中心鄉鎮開設直營店。進入新時代,蘇果繼續實施網點下沉。截至去年底,蘇果35%的網點在縣及縣以下鄉鎮市場(總數625家),年銷售規模110億元,占全年銷售額的40%左右。此外,蘇果發揮連鎖經營的規模優勢和社交電商平臺優勢,一方面把名特優工業產品直接送到農村,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借助于銷售網絡,把農副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引進超市,幫助農民解決“賣”的問題。全國禽蛋之鄉——海安縣50%的雞蛋通過蘇果銷到了江蘇省內外。蘇北農業大縣興化、射陽的優質大米以及南通的土特產品等,通過蘇果的品牌包裝和銷售,附加值成倍增長。近萬種農副產品,匯集在蘇果龐大的銷售網絡平臺上,形成了“基地-加工-市場”產業鏈,使千家萬戶小生產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聯結起來。蘇果開展“年貨下鄉”等活動,將優質年貨直接送到農民家門口市集,有效豐富農村年節消費市場,受到普遍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