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以“因AI回家”為主題的海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和AIoT系列產品新品發布會以線上直播形式啟幕。 直播現場,海納云發布其“智慧安防”場景下的旗艦新品——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其以3D人臉識別技術,強勢引領智能門鎖及智慧安防市場。 ▲海納云安防高級副總裁陳俊逸先生現場發布 發布會上,全國智標委副主任委員馬虹在致辭中對海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廣泛應用與社區和園區表示期待,并希望未來其加載國密后,與行業標準進行充分銜接,進一步保障產品安全。 英特爾IoTG中國區總經理陳偉在致辭中認為,海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的誕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無感通行,加速了無感通行時代的到來。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劉劼,全國安防協會合作互助聯盟理事長、深圳市安全防范行業協會會長、黨委書記楊金才,以及哈工程、敢為軟件、捷順科技、中安網相關負責人也在發布會開始時為海納云發來賀詞,認為3D人臉識別技術和智慧門鎖相遇必將碰撞出別樣的精彩,紛紛對本次發布會的舉行表示良好的祝福與期待。海納云智慧安防高級副總裁陳俊逸發布了本次新品。 目前,智能門鎖市場以指紋鎖、2D人臉識別門鎖為主,指紋鎖對老人小孩、手指天生蛻皮、易出汗、運動后人群非常不友好;而2D人臉識別門鎖存在易被面具攻擊、易受光線干擾、適應身高能力差等使用痛點。為此,海納云將3D人臉識別技術作為智能門鎖的主要研究方向,通過極致優化成像模組和升級算法,突破傳統人臉識別技術難題,打造出一款能適合每個家庭成員、多個場景使用的3D人臉識別智能鎖,開啟無感通行的回家體驗。 ▲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 據陳俊逸介紹,安全可靠是智能鎖要解決的最首要的問題。在防偽性能上,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鎖無論照片、視頻,還是好萊塢級別硅膠面具都不能在“它”面前瞞天過海,擁有安全防偽性能。基于雙目散斑結構光3D攝像頭,在識別精度上,可以實現60公分距離內1.2%誤差的精度(測量10cm3的物體,不超過1.2mm的立體誤差 ),將人臉識別誤識率降低到十萬分之一以下;同時門鎖的人臉識別功能不受現場光線影響,適應強光、背光、暗光各種環境,無論是身高1.2米的兒童還是1.9米的大人都無需踮腳或彎腰識別。此外,據介紹,此款3D攝像頭模組已經拿到了國際激光安全認證,用戶可放心使用。 ▲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產品功能 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鎖采用行業內首款顛覆性的大扭力全自動鎖體,采用世界500強盧森堡安塞樂鋼材,大幅度提升結構件強度,應對各種嚴峻的使用環境;告別普通磁鐵線圈的玩具級小馬達,引進日本原裝增強型空心杯馬達(扭力可達30公斤),遠大于目前市面主流的應用外置背包式電機的全自動鎖,輕松應對各類門體的變形;智能鎖業內率先使用手表級的精密齒輪傳動體系,以全球最大手表齒輪生產商出品,具有多曲面耦合齒輪作為核心部件,配合高速精密沖壓鈑金件,最大程度減少無謂的能量損耗,像手表一樣達到5-10年的使用壽命。在開鎖方式上,除了人臉識別以外,此款門鎖還兼容了5種解鎖方法(指紋、虛偽密碼、刷卡、APP解鎖、鑰匙),滿足用戶多種需求。 ▲納云3D人臉識別智能鎖應用場景 在發布會上,除了此款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外,海納云此次還推出了針對園區、智能建筑場景設計的“3D人臉識別玻璃鎖”,其有效地解決傳統玻璃鎖安裝鑿墻、壁面等痛點,只需一把螺絲刀,10分鐘即可直接安裝在玻璃門上,美觀度高且成本低,并兼容雙開門、單開門等多種結構的玻璃門。此外,還可以和AIoT云平臺無縫對接,本地1000人數庫結合云端10萬人的特征數據庫比對,可實現大規模園區的門禁管理。 ▲海納云3D人臉識別玻璃鎖 在發布會最后,據陳俊逸表示,除了此款門鎖,海納云還將把3D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其他AIoT系列產品,包括3D人臉識別技術的公租房/酒店門鎖、3D門禁、3D智能門和儲物柜,逐步覆蓋電梯、車庫等社區6大空間為用戶提供360°安全守護。 ▲海納云更多AI系列安防產品 ▲海納云熱成像體溫探測儀 以3D人臉識別技術“智慧安防”行業,打造全場景“大安防”生態,為智慧社區、園區、城市提供豐富的數字解決方案。 發布會上,海納云首席運營官趙宇表示,作為物聯網智慧社區/園區生態平臺,海納云依托5G、AI、IoT、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為用戶覆蓋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商業、智慧酒店與智慧學校等全行業、全業態的解決方案。通過IoT物聯平臺+IOC智能運營中心,以及智能測溫儀、智慧防結露新風機等智能終端,海納云為運營方提供萬物互聯、可視可管可控的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應急、智慧能源和智慧建筑等運營場景,通過海客會APP,海納云服務C端消費者的智能化需求,提供N種智能產品、場景,包括智慧門鎖、智慧貓眼、智慧快遞、智慧電梯等。 未來,海納云將繼續把3D人臉識別等先進技術持續引領行業持續迭代,產品研發升級,并利用由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衛星導航、室內定位、半導體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千人智庫團隊,繼續整合行業一流的生態資源,發揮生態優勢,激發技術與場景創造力,打造從智慧家庭、園區到數字城市的美好生活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