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一號文件部署,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特色農產品上行,對脫貧攻堅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目前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特色農產品普遍出現滯銷問題,農民的生產經營遭遇很大困難。 匯通達長期致力于農村商業數字化服務,采用智慧零售和產業互聯網的方式,打通優質工業品下鄉的最后一公里和特色農產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在本次疫情期間,匯通達憑借技術、渠道和品牌優勢,積極推動特色農產品上行,緩解了農民的經營難題。 農村商業數字化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先一公里 農產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問題始終存在,疫情讓這個問題變得更為凸顯。無論何時何地,農產品上行首先要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和農產品供應鏈效率問題。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導致農戶不了解市場需求,而消費者也缺乏了解農產品特色的信息交流渠道,供需雙方無法建立起及時有效的溝通。在重重信息阻隔之下,農產品流通環節復雜,流轉時間冗長,流通成本高企,供應鏈效率低下。匯通達通過數字化供應鏈技術,幫助地區農產品進行產銷對接,實現“互聯網+”農產品全鏈路數字化出村進城,緩解了疫情期間農產品滯銷難題。 · 以安徽碭山縣的特色農產品—碭山酥梨為例。“碭山酥梨”是國家地理性標志農產品,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往年收購酥梨的客商進不來,今年的產量又很大,導致數以億斤的的酥梨滯銷。匯通達安徽區域子公司宿州匯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碭山縣商務局的支持下,和匯通達安徽分部達人鐵軍團隊一起迅速下沉到鄉鎮,與當地遇到困難的種梨戶接洽,定向展開“戰疫助農,‘梨’不開你”線上助農活動,助農愛心價格為25.6元/10斤包郵,流通環節少且價格優惠,消費者和農民都能獲得實惠。3月4日,該活動在匯通達“匯享購”正式上線,僅僅一天銷售量破7000斤,不到一周時間,共計銷售突破2萬斤。 由此可見,匯通達所采用的商業數字化助農方法,有效而扁平地連接了供給與需求,優化了供應鏈效率,讓農民在特色農產品上行的過程中真正受益,受到農民的廣泛歡迎。據悉,匯通達后續還將啟動更多特色農產品上行計劃,強化大數據助農,用產業互聯網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農產品上行的效率。 標準化、品牌化、正規化助力特色農產品上行 匯通達認為,在搭建農產品上行數字化供應鏈和銷售渠道的同時,必須加強區域特色品牌的建設。工業品沒有地域品牌概念,但農產品的特殊性要求一定要有地域特色。農產品上行,必須用標準化、品牌化、正規化的方式,對鄉鎮農產品進行系統開發,拿出當地有差異化的產品,打響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牌,帶動區域特色農業升級。 但是,我國農產品長期處于小規模、碎片化、粗放式經營的狀態。農村的土地相對分散,不同的農戶間區別明顯,標準化程度偏低。小農戶如何對接大市場,農民如何做出大品牌,一直是農產品上行的根本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匯通達積極與地方政府共建區域產業園,以鄉鎮為覆蓋地域,以統籌合作為基礎,集合政府、企業、鄉鎮和農戶的力量,共同推進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和正規化。 匯通達已經完成試點,并逐步推進從農產品的采收、加工、包裝等方面,實現標準化生產加工和品牌化塑造。首先,根據果實大小進行產品標準化采收,將原來的散裝改為統一的標準化包裝。然后,基于標準化的產品建立特色農產品的品牌識別系統,通過一系列手段將差異化展現和傳播出來。最后,通過匯通達的線上優勢,對產品進行更多的曝光和推廣,讓消費者更深入的了解品牌特色。2019年,匯通達已累計幫助全國 522 個鄉鎮,1400 多款農產品實現線上銷售,規模超千萬。 2020年是非常之年,一邊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到了決勝收官階段,另一邊是疫情對農村生產經營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匯通達力爭以更為堅決創新,促進農產品高效上行,幫助農村有序恢復商業流通,從而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助力脫貧攻堅任務的完全實現。有專家指出,匯通達的農產品上行模式,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電子商務助農,用商業數字化手段,通過智慧零售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從解決最先一公里難題開始,形成全數字化的農產品上行產業鏈,使之成為農村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帶動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