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一大早,重慶氣礦大竹作業區石橋配氣站內,現場工作人員楊如有正提著開水壺,對著氮氣瓶調壓閥緩緩澆淋。當前,班組正在進行脫硫劑更換作業。 “天氣太冷,氮氣置換過程必須隨時給調壓閥‘保溫’防止凍堵。”2個小時過去,5瓶氮氣全部置換完畢,楊如有走向脫硫塔,仔細觀察脫硫塔壓力表,確認壓力情況正常,放下心來。 這是大竹作業區復工以來第一個風險作業,關乎石橋鎮當地“一鎮兩鄉”五萬居民生活用氣,涉及到的施工作業風險大、作業人員相對集中、供氣壓力和環保壓力大,讓大竹作業區全員進入“備戰”狀態。 受天氣寒冷和疫情防控影響,在施工前期,大竹作業區精心組織施工隊伍,由于施工器具、工人、車輛、脫硫劑分散在川渝各地,考慮到交通管制因素,作業區提前10天就聯系承包商和地方政府疫情防控部門,協助指導承包商進行人員報備、健康證明辦理和備案,協調解決貨車辦理車輛通行證,組織承包商認真排查7名施工人員身體健康狀況和疫情期間的旅行史、接觸史,并提前落實口罩、消毒液、測溫儀器等防疫物資,確保人員健康安全。 據了解,本次需要更換站內2臺脫硫塔共計40噸脫硫劑,施工作業被細化為10個作業單元步驟,為了確保施工、監督及防護管理鏈“環環相扣”,大竹作業區領導靠前指揮、技術干部現場蹲守、一線員工協同配合,認真辨識與識別風險、落實現場人員安全防護措施,嚴格落實作業許可相關制度、抓實HSE工具方法運用,明確安全技術交底、抓好各環節緊密銜接,確保風險控制措施執行到位。 與此同時,項目負責人董一辰結合疫情影響實際情況,提前編制了方案、施工預案和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在施工現場,嚴格執行封閉式管理和“工地、駐地兩點一線”工作模式,切實減少與外部人員接觸,落實專人開展健康監測,及時控制體溫或健康狀況異常的承包商人員,確保疫情防控管理落到實處。 從2月17日至22日,經過6天的施工,石橋配氣站優質高效完成石橋配氣站脫硫劑更換作業,為后續居民安全用氣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敖艾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