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國家政策持續利好、各方資本的聚焦關注、高新技術的創新應用等,非公醫療機構逐步得到發展。在滿足人們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健康需求方面,非公醫療愈來愈趨向主體化,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中,和睦家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將質量、安全、服務作為首要達成目標,成為非公醫療行業的標桿企業。 當說到和睦家,不由得提起和睦家“02”號員工--盤仲瑩。有人說她是“在華外資醫院管理第一人”,從現如今的非公醫療機構發展狀況來看,不可否認,盤仲瑩給初創私立醫院提供了醫院管理的參考范本。雖然她并非醫學出身,但是對于醫療行業的見解,獨特、深刻。大健康深覺得“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里握兵符。古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這首詩用在盤仲瑩身上再恰當不過。 醫療應當以人為本 現如今,非公醫療機構審批不斷簡化,指導措施不斷增加,非公醫療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醫療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非公醫療所處的環境逐漸改善,致使眾多私立醫院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鋪排開來。人們對于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愈發提高。 現代醫院管理理念和以全科醫療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讓和睦家醫療能夠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盤仲瑩表示:“現階段,醫療服務已經不能按照以前的標準去衡量。社會更需要全覆蓋生命周期的醫療服務模式,從預防保健、疾病診斷、治療到康復全鏈條去服務患者。” 現如今,一些專科醫院,依舊會把疑難雜癥,移交給公立醫院處理,歸根結底是專科醫院很難全面的照顧病人安全。盤仲瑩認為:“醫療是以患者為中心,設身處地的考慮患者需求。因此,北京和睦家醫院之所以從婦產專科醫院轉向于綜合醫院,一方面是提升醫院整體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是對醫療進行精細管理,優化臨床流程,讓病人少麻煩。” 這不僅僅是醫療行業對非公醫療的要求,更是市場的必然選擇。醫院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定位打造專科特色,成為大綜合強專科或者小綜合大專科的綜合性醫院,以患者為中心,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 醫療不是涸澤而漁 私立醫院的創立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以支持固定資產的購入以及營業時的高額固定開銷,又因其具有著技術密集、人才密集、勞動密集等特性,導致其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現階段,更有眾多私立醫院利用打價格戰的方式去贏得醫療市場。盤仲瑩對此表示:“運用這種方式只能說其還沒意識到醫療的特殊性,很難長期的進行高品質發展,甚至能否存活都需要打上問號。” 一家私立醫院,運營模式是否具有生命力,一方面是看自己的基礎是否夯實,有無獨特的定位;另一方面,其圍繞醫療管理、學科發展、服務體系是否有真正的社會價值。私立醫院面臨的嚴峻問題,并非高價格降低與公立醫院的競爭能力,而是運營環節中的短期逐利。 “焚林而獵的行為不可取,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的出發點不同,前者是公益性質,服務于大眾,保障的人們的基礎醫療水平;后者是商業服務,是滿足不同的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追求產生的。”盤仲瑩認為,“服務的群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化,總而言之,整個醫療機構的發展是建立在原有定位上的。價值專注、療效競爭、人力資源的管理和多元的外部合作才是社會辦醫需要做的事情。而過分的消耗,并不是保證私立醫院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好辦法。” 若想保持可持續發展,首先在醫療機構中要有完整的體系,體系中的各元素,縱橫聯通。在嚴謹的循證醫療實踐基礎上,搭建完整的服務模塊,通過前期的健康管理、以及后期的服務跟蹤進行閉環鏈接,打造獨特的一體化服務。 現如今,醫學領域的革命正在由治療轉向預防,民眾的健康管理意識不斷提高。盤仲瑩表示:“和睦家有著連續的醫療服務模式,建立起多套分級的醫療服務網絡,能為患者提供從預防保健、疾病診斷、治療到康復和保險支付在內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這類似于美國凱撒醫療集團的一體化醫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醫療服務模式的發展趨勢。” 特別策劃【非公醫療100+】系列專訪與選題報道 消費升級與社會辦醫大潮下,醫美、體檢、全科診所等角色紛紛站上醫療健康行業的舞臺,它們在公立醫療機構的另一頭唱響高歌。大健康頻道特別策劃【非公醫療100+】系列專訪與選題報道,聚焦民營醫院、診所、互聯網醫院、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和醫生集團等細分,歡迎推薦與約聊。 如果您有合適的企業推薦,請聯系大健康頻道負責人郭銘梓(微信:Lelion8742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