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由東莞市委、市政府主辦,世界莞商聯合會承辦的2018世界莞商大會在東莞召開。世界莞商大會始于2012年,每2年舉辦一屆,旨在聚攏世界各地的莞商精英、知名專家學者和各級領導,同敘鄉情、共謀發展。本屆大會以“砥礪前行四十載·匠心筑夢續輝煌”為主題,參會人員達到1200多人。 本次莞商大會最大的亮點是政策+資本層面的動作。14日上午的主論壇上,大會舉行了莞商會、莞民投項目簽約儀式:包括莞民投總部大樓項目、4個產業投資類項目和7個金融服務類項目簽約,這批項目涵蓋了東莞市的新型智能產業發展、地標性總部、城市更新發展、交通綜合體改造、股權基金投資、產業并購投資、中小企業科技金融服務等,產業投資規模超275億元、產業股權基金投資約35億元、中小企業科技金融服務授信額度達200億元。 此外,東莞政府也已發布了多項優惠政策,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幫助其度過經濟難關。 東莞市政策優勢 另外,上午大會還進行了“優秀青年莞商”頒獎儀式,對王偉雄(康華醫療)、劉偉鋒(順裕紙業)、劉晉嵩(玖龍紙業)、吳豐禮(拓斯達)、邱遠生(盛元中天)、何志鵬(嘉宏集團)、張玉沖(眾生藥品)、張慶祥(裕欣國建筑)、程天樂(尚睿網絡)、霍錫疇(福華集團)10名“優秀青年莞商”進行了表彰。 “優秀青年莞商”頒獎儀式 12月14日下午是世界莞商資本峰會,峰會由世界莞商聯合會、東莞民營投資集團主辦,以“灣區發展新時代·莞商輝煌創未來”為主題。 資本峰會開始后,首先舉行了東莞倍增計劃并購母基金啟動儀式。產業并購母基金由東莞市政府出資引導5億元,東莞民營投資出資10億元,與東莞科技創新金融集團、中金資本聯合發起成立。在當天上午舉行的世界莞商大會上,三個并購產業子基金落實簽約,分別投向消費升級、智能制造等領域,首期規模達15億元,標志著東莞倍增計劃產業并購母基金正式投入運作。 東莞倍增計劃并購母基金 簽約儀式過后,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省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江年、達晨財智總裁肖冰發表演講。 厲偉從個人27年投資經歷出發,講了他對創新的理解。厲偉看到中國科技發展的四個階段:科技創新最早的動力來自合資公司,也就是“拿來”;之后到了山寨階段,也就是“模仿”;然后又經歷了海歸潮,通過人才把知識帶回來;到了目前階段,中國科技到了不得不自主創新的階段。 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 厲偉還從為人處世的角度給了一些建議。他建議企業主應該注意三種人: 第一、避免自己成為高高在上的人,既然要鼓勵創新,就要明白創新有可能失敗,失敗需要諒解,如果一個公司的高層不能諒解創新的失敗,自己就成了高高在上之人。 第二、注意貌似忠誠的人,創業者通常會冒險做事情,有時還可能會損壞公司的利益,企業家要明白創新者一定會有缺點,正如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根據自己的判斷,在灰色地帶做好取舍。 第三、慎用溜須拍馬之人,企業創新的想法來自于思想碰撞,溜須拍馬之人總是講好話,阻礙了思想碰撞。厲偉認為,這些人可能并沒有壞心,甚至是發自內心,這類人可以用,但應該將其放在不重要的崗位,而讓創新的人擔任重要崗位。當一個企業主能避免了這三種人,企業內部才能保持創新力。 省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江年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底層邏輯,鄧江年闡述了一個重要觀點:國家之所以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是因為原本點狀的特區框架已經不能支撐整個廣東省的發展,需要一個更大框架,通過更高層級的規劃來實現產業資源配置。 鄧江年提到,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組成部分之一,目前也遇到了發展瓶頸,主要原因是:作為地級市,資源調配支撐發展能力到達了天花板。要想破局,東莞應做好三點:1、基于國家戰略機遇,爭取國家大科學裝置傾斜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基于世界工廠底色和世界市場布局,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3、基于“一國兩制”和香港獨特優勢,建設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省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江年 達晨財智總裁肖冰發表了題為“穿越經濟周期的企業應對之道”的演講,肖冰認為當前的經濟環境的確不好,但企業主們也不必太悲觀。畢竟,經濟環境是外部因素,企業主不能影響外部,但是可以改變自己。 達晨財智總裁肖冰 比如在業務上保持保守主義,優先考慮現金流,而不是利潤;其次,控制自身擴張的速度,保留余地以應對風險,業務上盡可能專注,砍掉榮譽的崗位;最后,企業主還可以在管理層面補課,去重視研發,重視打磨產品,重視消費者需求。肖冰認為,一個公司只要能比競爭對手堅持得更久,就能看到勝利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