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多少工業品行業采購曾夢想:傳統層級多、渠道雜,導致“假貨”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工業品市場,什么時候能和電商化采購一樣簡單、高效?而隨著京東近期在工業品動作頻頻,或許昭示著這些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10月18日,記者登錄京東商城發現,首頁最顯眼的位置均被“工業品超級品類日”刷屏。這也是行業內首個以全平臺綜合性流量打造的工業品營銷活動。 ![]() 梳理京東近期動作可以發現,這也是京東首個面向B端商品打造的超級品類日。從2017年6月,京東與多家頂級工業品品牌商戰略簽約,宣稱正式進軍MRO領域,到日前國慶期間將工業品正式升級為一級頻道,獲得京東商城首頁的入口,再到現在動用京東招牌流量資源“三超日”給予支持,京東對工業品市場可謂“厚愛有加”。 工業品市場需要“新巨頭” 工業品因為范圍廣,供應鏈復雜,涉及的供應商數量較大,導致了產品尋找成本、采購管理成本及售后成本較高。 ![]() 統計顯示,金額占企業總采購10%的MRO物料,一般需要花費采購部門大約80%的精力。傳統采購方式中,由于MRO產品種類眾多,采購分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供應商統一化管理非常費時費力。另一方面,MRO庫存控制受非常多的條件制約,包括需求、訂貨周期以及運輸的不確定性、資金和庫存管理水平的制約等,會造成過量庫存、積壓庫存、缺貨等供應鏈管理弊病。 因此無論本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對MRO一站式采購都提出迫切需求。 近十年來,中國MRO市場呈現出八仙過海的格局。有海外企業,比如全品類MRO分銷商固安捷(美國)、專業垂直化MRO供應商米思米(日本)等。而本土企業中也各有亮點:以做工業品特賣為主的工品匯;在MRO產品供應和MRO衍生金融領域卓有成效的西域機電;以及一站式MRO工業用品超市的震坤行等等。 隨著產業和市場的發展,工廠客戶越來越希望選擇一家有優勢產品線和價格、全方位服務的MRO平臺,實現簡單透明、零庫存、智能化的一站式MRO采購與管理。而這樣的平臺需要以下必備條件: (1)極強的渠道管理能力,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著名品牌及有競爭力的價格。 (2)可控的交期和匹配的物流體系。 (3)科學嚴謹的產品質量保障,包括制造商審核和產品質量監控。 (4)專業的線下服務能力,能夠為客戶提供各產品線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 恐怕只有巨頭才有技術、實力、資源來整合滿足這些條件。 京東工業品的進擊之路 在企業市場持續領跑的京東企業購,自然對工業品市場的機會有著更敏銳的嗅覺。 官方資料顯示,京東從2017年便與施耐德、史丹利等頂級工業品品牌商簽約,完成工業品頻道上線,但其長期以來在企業采購系統技術、企業級供應鏈、企業用戶數據等領域的儲備,在工業品市場均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京東于五年前提出電商化采購,去年提出了智能采購。電商化采購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連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但還是需要人為操作。而智能采購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電商化的基礎上實現智能選品、智能推送、智能決策、智能供應鏈,推動企業市場的價值創新。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企業業務負責人宋春正曾公開表示,“京東開始布局企業采購時,就將自己定位為采購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而不是以推銷貨物為核心的商業模式。” 此前在通用物資采購領域,京東利用一站式采購以及全流程電子交易技術為突破口,構建非生產資料采購全程高效的完整供應鏈條,不僅深度打通了企業的采購系統、財務系統、報銷系統,更讓數據透明化可視化,使得系統也會自動采集或生成數據,降低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一直以來,困擾企業采購和MRO行業,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將在京東智能采購、大數據、物流等基礎設施下,不再遙不可及。 除了互聯網技術儲備,京東帶給工業品市場的還有互聯網思維。對于工業品營銷而言,行業主流觀點曾認為,唯一有效的只有渠道、技術、成本、交貨期、服務、客戶關系等硬手段,吸引流量的滿減、大促、秒殺等只是C端的伎倆。然而京東工業品“超級品類日”卻顛覆了這一“慣性思維”。 “買五金工具可以滿減,買施耐德能夠用券,買德力西斷路器還能心跳秒殺,這是以前從未想過的。”一名接受記者采訪的工業采購人事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工業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工業企業電子商務采購額要達到9萬億元,電子商務銷售額要達到11萬億元,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電子商務普及率要達到60%,工業電商要成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的重要引擎,制造業對MRO一站式采購的爆發性需求窗口正在打開。 隨著供應鏈各層級透明化、上游OEM突破技術壁壘,以及供應鏈的本土化,工業品供應鏈整合也正面臨歷史最好機遇,隨著京東等互聯網科技公司持續入局,互聯網與工業品市場的“化學反應”值得期待,京東或許將成為MRO市場的終極巨頭。 轉載自中國工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