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在中秋假期的前一天晚上,虎嗅爆出猛料,稱華為旗下互聯網子品牌榮耀,將徹底從華為體系中脫離,成立獨立公司。同時,今年簽下易烊千璽作為代言人而銷量大增的nova系列,有消息稱未來也會成立獨立的子品牌進行運營。 如此一來,華為主打高端對抗蘋果三星,nova繼續代言人和線下路線對抗OV,而榮耀則延續狙擊小米的使命,產品線涇渭分明,分工明確。 針對榮耀將徹底單飛的傳聞,昨晚榮耀總裁趙明在微博予以否認,稱無論是榮耀“年輕人科技潮品”的定位,還是始終堅持的華為、榮耀雙品牌戰略,都已得到市場充分的驗證。“展望未來,榮耀將更加堅定地與華為品牌一起,雙劍合璧,共圖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球奪冠的大業!” 隨后,華為消費者BG掌門人余承東轉發趙明微博,并寫道,“雙劍合璧,穩穩的。”昨天稍早時候,榮耀相關人士也回應稱,榮耀會繼續保持獨立的品牌運作,但依然會是華為公司一部分。 換言之,榮耀方面否認將成立獨立公司的傳聞,未來一切照舊,即隸屬于華為體系,但品牌獨立運作,并與華為合力進擊市場。 事實上,無論在中國還是海外,華為、榮耀的表現均非常搶眼,外界或多或少存在未來二者將“同室操戈”的疑慮。關于華為與榮耀的關系,今年6月,趙明在做客“王峰十問”時給出明確答復。 他坦言,處理榮耀品牌與華為品牌的關系在華為內部真不是問題,榮耀與華為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榮耀向華為學習如何構建品牌、打造產品,華為向榮耀學習如何利用互聯網做營銷,更加貼近年輕人。 趙明認為,雙品牌運作帶來市場份額的增加是顯而易見的。“雙品牌運作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全面滿足消費者的優勢,過去7年,華為+榮耀雙品牌銷量增長了51倍。”因為華為和榮耀分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要求,用各自面對的不同人群來定位這兩個品牌。 不過,他也指出,榮耀與華為的確有一部分產品的用戶可能會有重疊,也有一些產品會在價格、配置上有重疊,原因在于雙品牌都是獨立面向市場,各自有完整的產品序列再正常不過。 在趙明看來,榮耀定位極其鮮明,就是專注打造面向年輕人的科技潮品,而且并不擔心榮耀與華為定位會越來越雷同,“從市場和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的品牌調性、品牌區隔也越來越明顯。” 由此可見,趙明眼中的榮耀與華為真實關系可以總結為:承認雙方存在局部競爭,但盡可能淡化競爭,并再三強調各自品牌調性形成有效區隔,以及在激烈競爭中發揮協同效應。不得不說,他的回答相對務實、靠譜,起碼我是相信的。 值得注意的是,趙明還提及榮耀將與華為共圖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球奪冠的大業。不得不說,華為終端的野心著實不小。早在2016年2月,余承東在華為MateBook新品發布會上表示,華為有信心在3年內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并在5年內華為手機將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5%。 要知道,2016年一季度,全球排名第一的三星市場份額也不過24.5%。余承東這番表態,被輿論廣泛解讀為放出“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的豪言,與公眾眼中的“余大嘴”人設相吻合。當然,你不得不佩服,他真的把吹過的牛實現了。 今年8月,市場研究公司IDC發布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二季度華為出貨量為5420萬臺,市場份額達到15.8%,創歷史新高,兩項指標均超過蘋果,后者為4130萬臺、12.1%。這意味著,穩居全球第三的華為終于往前進一步,晉升為全球第二,這也是自2010年二季度以來首次超過蘋果。 不難看出,華為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越戰越勇,完成1億臺出貨量越來越短也是強有力的佐證。今年7月18日,余承東宣布今年華為手機全球發貨已突破1億臺,僅用半年多就完成,2017年、2016年、2015年分別在9月12日、10月14日、12月22日實現。 因此,余承東放言今年華為將挑戰2億臺出貨量,并非毫無根據的吹牛,如期實現將是大概率事件,你說呢?其實,“余大嘴”到底有沒有吹牛,華為員工最有發言權,截至目前,起碼我沒聽過華為內部有人說他吹牛,因為華為終端這幾年每年都超額完成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