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這個時代永恒不變的主題,人工智能作為創新創業炙手可熱的主題,吸引業界巨頭紛紛入局。 9 月 17 日,在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現任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談了談他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以及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部署。 上海發展人工智能有得天獨厚優勢,具備智能芯片到智能硬件、軟件以及服務全產業鏈布局。同時,作為中國現代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既能夠吸引全球最優秀科技人才,也能夠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提供最豐富的大數據和應用場景。騰訊在上海的人工智能部署早在 2012 年就開始來。 馬化騰介紹,騰訊在 2012 年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項目,打造了專注計算機視覺研究優圖的實驗室,目前是騰訊進行人工智能研究三大實驗室之一。最近,騰訊華東總部落戶上海,與上海市合作全面升級,其中最重要一個合作領域就是騰訊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產業,并將先進技術充分應用于文化創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領域,全面加入智能上海行動,共同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馬化騰還在現場展示了大會兩側屏幕上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的騰訊同傳。“這是騰訊同傳的服務,這是科大訊飛翻譯,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譯目前是我們后臺機器完成的。人工智能在同聲傳譯應用還處于初期,所以今天騰訊同傳現場采用依靠機器完成,而不是人機協作,這是需要很大勇氣,這是我們內部兩個團隊共同努力結果。” 談及個人對人工智能的理解,馬化騰提到了三個方面:第一,人工智能技術是跨國界、跨學科科學探索工程,對任何企業、國家來說,人工智能奧林匹克不能閉門造車。中國和美國互聯網科技產業一直以來有很強互補性,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是如此,即便有競爭,也是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目的是推進人類生活品質提升。全球人工智能正在形成新的產業鏈,從技術研發到應用落地,從軟件、硬件到服務,需要全球協作才能實現最優配置。美國強大的先進技術和中國廣泛的應用場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天然互補的。 “去年,騰訊在美國西雅圖建立首個海外人工智能實驗室,同時我們看到谷歌等美國科技企業也在上海、深圳設立新分支,人工智能產業全球化勢不可擋。”馬化騰說。 第二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時代,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于做連接,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 10 億,成為中國首個突破十億級互聯網產品。連接人與人極限是幾十億節點,如果連接人與物、人與服務,這個規模將會增漲到幾百億甚至是幾千億。人與物、人與服務連接關鍵是在于人工智能。未來整個人類朋友圈規模將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是幾千億,這是大社交時代。 同時,馬化騰表示;“今年騰訊提出一個目標是做各行各業數字化助手,我們為此需要做好連接器、數據工具箱、生態連接者,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三位一體不可分割,人工智能是數據工具箱致勝法寶,與云計算、大數據構成基礎設施。我們在影像方面推出“騰訊覓影”,目前在早期食道癌、宮頸癌、肺癌、乳腺癌領域輔助醫生進行高效精準篩查。另外是 AI 助診,我們目前導診技術可以按需定制,緩解醫生壓力。騰訊覓影在上海多家醫院進行應用,并且與交大展開合作。這些 AI 技術產品,可以提升基層醫院診療水平,改善醫患關系,節省醫保費用。” 第三,馬化騰認為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影響。目前的人工智能處于發展初期,未來人工智能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能夠釋放過去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工智能技術也可能讓病毒分發更加隱秘,甚至讓網絡詐騙更為精準,這迫使我們改變過去傳統安全防護模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目前人工智能借助于技術對黑客精準動態打擊。 最后,馬化騰借此機會向全球人工智能從業者提出四個問題:“未來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可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對未來可知。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類個人和整體利益,人工智能所做決定是否最終需要由具體人承擔責任。 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夠讓盡可能多人使用共享技術紅利,避免出現技術鴻溝。可靠,人工智能能否足夠快修復自身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和可靠。” WAIC 2018 | 馬化騰:人工智能就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不能閉門造車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