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一批支付罰單“巨浪”退去不久,8月又卷土重來,甚至勢頭更猛。8月6日,央行對國付寶、聯動優勢、支付寶等4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5張罰單,罰金合計超過9730.7萬元。據《經濟》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6日,今年支付行業已累計收到63張罰單,罰金共計1.34億元。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開出一張行政處罰文書。連連銀通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稱“連連支付”)因違反規定將外匯匯入境內;違反外匯登記管理規定;未按照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 ;未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等多項違規行為,被外匯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32號)作出行政處罰,處罰內容為警告、責令改正,同時罰款221萬元人民幣,作出處罰的時間為8月21日。 支付機構國付寶陷業務困局 一張天價罰單,把原本低調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國付寶推向了風口浪尖,8月6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國付寶總共收到了兩張罰單,合計被罰沒4646萬元,刷新年內天價罰金紀錄。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付寶此前還深陷為上市公司輸血以及為非法投資平臺開支付接口等風波。在業內人士看來,千萬級的罰單比較罕見,說明國付寶的違規業務相對較多,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未來將面臨不小的整改壓力。 “吃”天價罰單 在國付寶收到的罰單中,其中一張罰單顯示,國付寶公司違反了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央行沒收違法所得2217.6萬元,罰款2229.6萬元,合計4447.2萬元。另一張罰單則顯示,因未按照規定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與其進行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處以總計199萬元的罰款。 根據央行營業管理部的通報,此次國付寶違反了包括《銀行法》、《反洗錢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8項有關規定。在對國付寶開展支付業務和履行反洗錢義務執法檢查中,央行營管部表示,該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對境內網絡特約商戶的交易情況進行檢查,客觀上為非法交易提供了網絡支付服務。此外,國付寶公司還存在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與其進行交易、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照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未按規定披露相關事項、未按規定存放和使用客戶備付金、未留存商戶檔案等違法違規行為。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博客,微博)看來,第三方支付行業本身是微利潤的,但國付寶能獲得2000多萬元的非法所得,那就證明該公司的確是通過開展違規的業務才獲得了高額的收益。“2000多萬元的非法所得是比較罕見的,說明該公司的違規業務相對較多。”尹振濤分析道。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認為,在支付行業,千萬級的罰款比較少見,一般只針對特別嚴重的違規行為。罰款加上一些禁止性規定,對于受罰企業的經營會帶來很顯著的影響,對于整個行業也會起到明顯的警示效果。 風波不斷 公開資料顯示,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以第三方支付為基礎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股權結構方面,天眼查數據顯示,國付寶由占70%股權的北京智融信達科技有限公司及占30%股權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共同構成。 值得注意的是,國付寶此次涉及未按規定存放和使用客戶備付金等問題頗具玩味,今年2月,國付寶曾被媒體曝出涉嫌“貸轉存”等違規方式,對此,國付寶方面否認該行為。國付寶表示,公司相關貸款均屬于與銀行間正常的商業往來,不存在通過違規“貸轉存”方式獲取銀行信貸的行為。 針對央行的處罰規定,國付寶8月7日發布聲明稱,對前期監管部門提出的問題與自身存在的不足,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組進行了逐項整改與提升,目前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各項改進措施已陸續落實完畢,且在后續經營中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加強業務管控力度。 對于公司具體整改進展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國付寶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對方未給予回復。 陷業務困局 據國付寶官網介紹,國付寶旗下現擁有針對B2B/B2C的網絡支付產品、移動支付產品、金融服務產品等,針對企業資金管理服務推出的云賬戶服務,針對互聯網金融行業聯合多家銀行共同推出銀行存管解決方案;針對跨境商貿領域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針對個人用戶的手機錢包客戶端等多款支付類產品。 2011年12月22日國付寶獲得央行頒發的互聯網絡支付、移動電話支付業務許可,2015年1月獲基金支付業務許可,2016年5月獲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許可,2016年12月增發預付費卡發行與受理業務許可。 北京商報記者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上發現,關于國付寶的投訴從2017年底開始激增,目前涉及相關投訴共有530條,但解決量僅有50條,解決率則不足10%。 根據相關投訴信息顯示,一些涉足博彩、期貨、網貸投資人的資金通過國付寶進行支付后,轉向了一些虛假的二級商戶,造成投資人出現資金損失。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自8月7日國付寶宣布整改之后,涉及上述問題的投訴并沒有停止,截至8月28日,國付寶累計投訴24條,其中涉及非法提供資金通道的投訴較多。 此前有消息稱,國付寶今年以來也在持續尋找收購方,對于該消息的真實性,記者多次致電國付寶方面,但電話均未接通。 尹振濤進一步指出,監管部門對該公司的處罰,使國付寶對運營成本等各方面在未來有更高的要求,收到大量投訴說明該公司內部管理和公司業務邏輯上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國付寶現在面臨的不光是整改的問題,還包括金融服務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合規合法經營才是當前要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