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財經”背景下,西南財經大學對勞動教育的培養的定位不僅在人才的多維度知識的儲備和融會貫通,還做到了理論方法與實踐的平衡。在社會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訴求的基礎上,為適應現代經濟問題復雜化、知識應用綜合化及知識創新常態化的新要求,學校重點培育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成為了教師和實務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同時,企業注重以問題導向進行商業分析和市場分析,并利用大數據處理軟件和平臺對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這不僅能夠幫助企業了解現狀,并且通過分析能更好地對未來進行預測,對風險進行評估和控制。 圖1.勞動教育思路圖解 以學校特拉華數據科學學院開設的《商業分析中的項目實踐》課程為例,該課程作為實踐性的創新勞動課程,在實踐中結合現實運作場景,整個內容體系從生產運作的產生、運營、改進出發,整個生產運作管理活動有機的組織起來,并且涵蓋了運營戰略的制定、管理方法的演練、服務水平的管控等多個層次的內容。同時,又結合數字化相關知識和分析工具對互聯網企業的運營管理、定價和服務流程和戰略進行計劃、設計、控制和決策。在此基礎上,強調商業運營環境中現場感知,切身體驗,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平衡和提升綜合能力的作用。 該課程將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和真實的生產運作場景相結合,關注理論的實際應用,強調應用性和操作性,是一門創新性很強的實踐課程。西南財經大學廖毅教授說:“通過運用不同學科思維方法來處理生產運營第一線的問題,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和創新的能力。” 圖2. 課堂情境式模擬實踐 該課程基于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將生產運作系統的相關基礎知識、原理、方法和真實的企業運作場景結合起來,通過實踐引導學生明白如何對生產運作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通過案例講解以及實地考察,為學生提供嶄新的運作管理研究視角,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了解企業的運作和管理中應該關注哪些問題,進行哪些決策,達到什么目標。“針對實際觀察到的問題,進行思考交流后給出設計方案,并利用實驗室資源進行模擬仿真,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來提升同學的互聯網思維能力和大數據分析決策能力,為學生的未來工作塑造基本的技能。”廖毅教授補充道。 在以往的課程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互聯網環境下運營和管理的內容十分感興趣,特別是結合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過程中,不僅讓同學們開闊了視野,也啟發了大家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本次課程教授中,不僅使用了很多互聯網企業的案例,還將同學們帶到了這些互聯網企業的真實運作場景中,例如,京東、積微物聯、滴滴、美團等企業,在引導同學們對真實場景中企業的運作過程進行分析和探索的基礎上,啟發了同學們設法解決運作中問題。同時,通過了解互聯網企業的運作,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數字化在未來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懂得了企業通過數字化來暢通企業的運作過程的方式。 圖3.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場景學習 西南財經大學學生上的這門勞動課,是學校創新勞動教育工作機制,整合學校優勢教學實踐資源,打造勞動教育共同體的有效舉措之一,受到師生熱烈歡迎。“這門課程讓我們體會到了在普通課堂上無法獲得的實踐體會。同學們分成小組一同勞動,共同交流、互為評價,雖然要面臨很多困難,但能感受到獲得勞動成功帶來的愉悅,盡享勞動的快樂!”西南財經大學黃同學說。 西南財經大學勞動教育通過豐富的案例庫,結合項目教學、研討式教學法等教學模式,數字化工具的應用,以及實地參觀考察企業的實踐模式,使學生對企業的基礎設施布局、發展現狀、運作模式、數據分析方法等具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同時提升了學生對復雜、真實問題的實踐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究、批判思考、合作交流、創新思維、公開表達、問題解決等關鍵技能,開創了高校勞動教育新模式。(文:廖毅、陳桓亙 系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