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社交大戰,在人人網的復出下拉開序幕。在消失2920天后,人人網宣布新版App公測推出,正式回歸社交市場。消息一出,確實引發了用戶回歸熱潮——在App Store社交排行榜上,人人APP在24小時內一度力壓微信、QQ、小紅書等產品,再次登頂蘋果App Store排行榜首位。 但是喧囂過后,除了80后、90后的打卡式訪問,人們討論的更多的是在社交格局基本確定的今天,人人的情懷牌是否真的能讓它跟上移動互聯網的步伐?對此,定位專家顧均輝認為,重新上線容易,但如果不顧競爭環境的變化,單單靠“吃老本”就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復刻昨日輝煌,人人要走的路恐怕還很長。 圖:中國知名定位專家顧均輝 除了情懷和考古價值,人人還有什么? 作為曾經大學生社交活動的“網紅”平臺,人人網是80后、90后的青春記憶。2012年其在大學生市場的市場份額占比曾到達75%,可以說校園市場再沒有任何一款產品能達到曾經人人網的高度。此次聲勢浩蕩的回歸,人人APP打出的主宣傳語為“記錄我的青春”,基本界面還原人人網經典的藍白配色,功能設計延續用戶熟悉的簡潔設計風格,以前的一些經典功能也得到恢復,如用戶實名制、校園主頁、聊天(原站內信)等。最引人矚目的是,人人APP還繼承了人人網從2005年以來積累的2.4億真實用戶信息、用戶之間的真實社交關系以及海量的歷史數據。 人人網的回歸確實讓很多用戶紛紛找回賬號,重新登錄,但就像有些用戶的留言“青春一去不復返,人人也是”一樣,打卡考古后這場“回憶殺”也到此為止了。顧均輝表示,無論如何,能夠停止盲目的品牌延伸而重新聚焦到自己更熟悉的校園社交領域,人人也算為自己找到了一線生機,但顯而易見的是,今天的社交領域早已有巨頭盤踞,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乃至各種垂直社交領域都已有成熟品牌把持,僅剩下情懷牌卻沒有開發出更加創新性的發展路線的人人要面對的競爭局面相比以前要復雜得多。 社交領域巨頭盤踞,找到差異化必不可少 相比人人網時代,如今的社交戰場看似格局已定,但暗潮之下的涌動從未止歇,“社交”成為了互聯網企業的必爭之地,不過一個共識是,如今再想在社交領域有所突破,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避開社交巨頭騰訊的狙擊。 根據騰訊第三季度財報,微信及Wechat合并賬戶11.51億,同比增長6%,其兄弟產品QQ月活為6.534億,同比去年同期下跌6%。在中國,用戶數量破億的社交產品并不算少,但像微信這種長壽的巨無霸級社交產品卻鳳毛麟角。多年頭部霸主威勢的加持,讓微信在鞏固自身領導地位方面所向披靡。 到目前為止能夠在騰訊社交體系之下突圍的,只有陌陌和探探,而二者的成功除了切中陌生人社交的差異化空位之外,早期也有打擦邊球的嫌疑,業內普遍認為這屬于社交體系的草莽時代,后來者難以再復制它們的成功。而2019年字節跳動推出多閃、搜狐推出狐友、阿里推出“新來往”以及快播王欣二次創業推出MT馬桶、羅永浩推出聊天寶,都曾想依靠自身平臺優勢或個人名氣和微信“正面剛”,但都沒有激起什么水花,除了多閃背靠抖音有少量用戶留存,其他社交產品都不了了之了。 微信在即時通訊社交領域的領導地位難以撼動,但這并不代表社交領域沒有松動的可能。近年來垂直社交領域的快速成長讓競爭者看到了一絲希望,如主打興趣社交的即刻,在微信的強社交關系和陌陌、探探的陌生人社交之間找到了新的空位,以趨同的興趣內容為引子,實現了對強社交關系的轉移。顧均輝指出,如今的社交市場已經很難依靠某個小賣點去獲取大量用戶,但是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足夠小的山頭先站上去,也不失為一個新的突破口。 從這一點來看,人人網以同學關系為核心聚焦校園熟人社交也不是沒有機會。如果它能憑借其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口碑,繼續在校園社交中精耕細作,并且能開發出更加創新性的發展路線,依然是有機會在社交細分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的。但同時顧均輝也提醒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校園社交本身的生存空間到底有多大,如何讓用戶在離開校園、進入社會之后依然留存,而非把僅僅把自己當成一個懷念青春的地方,這些依然是回歸的人人網必須解決的問題。回歸容易,但如何走才是決定人人網能否再次立足社交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