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的兩個重點就是“依法”和“籌劃”。而稅務籌劃,就是指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為了盡可能的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我們有以下六個方法就行稅務籌劃: 1.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稅務籌劃:選擇投資地區與行業開展稅務籌劃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投資于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行業以享受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產業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促進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鼓勵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農業發展及環境保護與節能等方面。因此,企業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稅務籌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低稅率及減計收入優惠政策。 2)產業投資的稅收優惠。 3)就業安置的優惠政策 4)稅收洼地的優惠政策 2.合理利用企業的組織形式開展稅務籌劃 在有些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利用企業的組織形式,對企業的納稅情況進行籌劃。例如,企業所得稅法合并后,遵循國際慣例將企業所得稅以法人作為界定納稅人的標準,原內資企業所得稅獨立核算的標準不再適用,同時規定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應匯總到總機構統一納稅。不同的組織形式分別使用獨立納稅和匯總納稅,會對總機構的稅收負擔產生影響。企業可以利用新的規定,通過選擇分支機構的組織形式進行有效的稅務籌劃。 政府園區統籌稅務規劃,安全節稅90%以上; 企稅、高管薪酬、銷售傭金、股東分紅、股權退出、等高稅負問題; 我們專注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團隊化,全程配套化的服務,合法合規。 選擇財企萊,讓你輕松解決稅務籌劃問題; 3.利用收入確認時間的選擇開展稅務籌劃 企業在銷售方式上的選擇不同對企業資金的流入和企業收益的實現有著不同的影響,不同的銷售方式在稅法上確認收入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通過銷售方式的選擇,控制收入確認的時間,合理歸屬所得年度,可在經營活動中獲得延緩納稅的稅收效益。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銷售方式及收入實現時間的確認包括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直接收款銷售方式,以收到貨款或者取得索款憑證,并將提貨單交給買方的當天為收入的確認時間。二是托收承付或者委托銀行收款方式,以發出貨物并辦好托收手續的當天為確認收入時間。三是賒銷或者分期收款銷售方式,以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為企業收入的確認日期。四是預付貨款銷售或者分期預收貨款銷售方式,以是否交付貨物為確認收入的時間。五是長期勞務或工程合同,按照納稅年度內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認收入的實現。 可以看出,銷售收入確認在于“是否交貨”這個時點上,交貨取得銷售額或取得索取銷售額憑證的,銷售成立確認收入;否則收入未實現。因此,銷售收入的籌劃關鍵是對交貨時點的把握和調整,每種銷售結算方式都有其收入確認的標準條件,企業通過對收入確認條件的控制即可以控制收入確認的時間。 4.利用費用扣除標準的選擇開展稅務籌劃 費用列支是應納稅所得額的遞減因素。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應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減少應繳納的所得稅,合法遞延納稅時間來獲得稅收利益。 企業所得稅法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劃分為三類:一是允許據實全額扣除的項目,包括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于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等。二是有比例限制部分扣除的項目,包括公益性捐贈支出、業務招待費、廣告業務宣傳費、工會經費等三項基金等,企業要控制這些支出的規模和比例,使其保持在可扣除范圍之內,否則,將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三是允許加計扣除的項目,包括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和企業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等。企業可以考慮適當增加該類支出的金額,以充分發揮其抵稅的作用,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允許據實全部扣除的費用可以全部得到補償,可使企業合理減少利潤,企業應將這些費用列足用夠。對于稅法有比例限額的費用應盡量不要超過限額,限額以內的部分充分列支;超額的部分,稅法不允許在稅前扣除,要并入利潤納稅。因此,要注意各項費用的節稅點的控制。 稅務籌劃具有: (1)合法性,一是遵守稅法,二是不違反稅法。 (2)籌劃性,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對經濟事項進行規劃、設計、安排,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 (3)目的性,稅務籌劃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稅負,減輕納稅負擔。 (4)風險性,稅務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稅收收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這與稅務籌劃的成本和稅務籌劃的風險有關。 (5)專業性,僅靠納稅人自身進行稅收籌劃顯得力不從心。這也是為什么稅務代理、稅務咨詢作為第三產業便應運而生,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6)稅務籌劃,要選擇專業稅務籌劃公司,讓你的節稅合法合規,財企萊稅務籌劃專業籌劃公司,請你合法合規合理避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