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臍橙樹種出“希望果”,一罐烏桕蜜挑起“脫貧擔”,一場助農直播走出致富之路……近年來,贛縣區大埠鄉大力發展臍橙產業和蜂蜜養殖業,借助電商直播傾力打造大埠農產品特色品牌,外出務工的村民如今紛紛返鄉創業,靠勤勞的雙手和智慧讓山高偏僻的大埠鄉“出路”更寬更順暢。 一棵臍橙樹掛滿“致富果” 高良村位于贛縣區大埠鄉西北部山區,曾經這里偏僻落后、交通不便,居民得不得遷至鄰鎮安家,很快村里便人去房空。但隨著臍橙產業的發展,這片山區也被人們想起,敢于挑戰的人看好這片“沃土”,準備干下一番事業。 ![]() 朱同磷是高良村的村民,今年49歲,在2016年之前他一直在外務工,因參與工地爆破作業落下殘疾,難以尋到稱心的工作,家中孩子又還需讀書。于是他做了一個決定,在信用社貸款了40萬元準備開墾山林種植1000棵臍橙樹。今年朱同磷的臍橙樹正式試掛果,由于疫情影響今年的臍橙行情不是很好,他有些擔心,聽到村里準備打造高良品牌臍橙,擴大影響力,請了網紅來直播,并準備扶持村里人成為三農帶貨達人,讓村里的臍橙以后不愁賣。朱同磷高興地說:“先把債還清,越早越好,我非常有信心。” ![]() 2015年之前從事機電維修的鄭輝修聽說高良村的山區土壤富含硒元素,便掘取了一些土壤樣本送去相關機構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發現確實富含硒元素,結合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她立即決定種植臍橙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隨后總共貸款投資了120萬元,種了2000棵臍橙,轉眼熬過了前三年最為艱難的時刻,即將迎來豐收的季節。對于村里即將進行的打造高良特色贛南臍橙品牌,她表示非常支持,并說道:“我有信心越做越好,再苦再累也不怕!” 在鄭輝修的帶動下,一直在外面挖煤為生的李明潔深受觸動,不顧妻子的反對,回到了村里貸款了10萬余元,一個人在自家的山上種了600多棵臍橙。風雨無阻,朝出暮歸,李明潔就期盼有一天臍橙豐收,獲得好的收益證明自己。他說:“種臍橙很累,但是沒有挖煤辛苦!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在村里的幫助下,老天會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 同村村民李啟斌此前一直在外做小本生意,因為生意時好時壞,他有些擔心老年的生活穩定,便和哥哥提出想把家里的山上種上臍橙,在南康做服裝批發的哥哥一聽非常支持,兄弟倆一拍即合,在山上種了2000多棵臍橙樹,預計年產量有17萬斤。李啟斌說:“和哥哥就希望把自己的臍橙種出品牌,讓別人吃的放心!” “臍橙是高良村的脫貧優勢產業,充分發揮村集體的力量,不僅能夠使高良村的煥發生機與活力,而且對于本地的村民來說,種植臍橙,打造發展村集體“高良臍橙”品牌,讓越來越多的村民不用再背井離鄉,也可以使貧困戶增收致富。”高良村書記肖春說道。 一罐烏桕蜜挑起“脫貧擔” 距離高良村30分鐘車程的楊雅村歷被評為“中華土蜂自然保護村”,沿路一個個蜂箱是楊雅村獨特的風景。楊雅村養蜂歷史悠久,土蜂品質優良,因野生烏桕樹多,蜜源足,蜂蜜品種以烏桕蜜為主。 ![]() 養殖大戶江東女現已養殖土蜂200多箱,每年大概能產5000斤蜂蜜,每斤售價30元,可收入15000元左右,并且她還經常拍攝一些養蜂日常的視頻發布在短視頻平臺,目前擁有10.2萬的粉絲。“我養的蜂蜜采的都是天然植物的花粉,并且是按照幫扶干部制定的對策和專家傳授的方法跟技術進行養殖,產量大、純度高,你們可以過來嘗嘗。”江東女熱情地為網友們推薦她的蜂蜜。 楊雅村的蜜蜂養殖依托于境內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覆蓋率達70。雖然世代養蜂,但長期以來楊雅村的養蜂規模小,蜂蜜產量有限,缺乏規模化經營和市場競爭力,蜂農經濟效益較低。近年來,楊雅村采用“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電商”的模式,使蜂蜜產業的優勢進一步得到發揮,養蜂業也成為楊雅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金飯碗”。目前,楊雅村蜂蜜養殖達170余戶,4830余箱,每年產蜜60余噸,產值300多萬元。 一業興帶來百業旺,楊雅村依靠養蜂業帶動了旅游業、中草藥種植、山區蔬菜、養牛業等產業的發展。這片以前沉靜、貧窮的山野,已蝶變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富美鄉村。 ![]() 一個特色品牌寄托全村希望 為打造大埠農產品特色品牌,大埠鄉特別邀請網紅直播造勢帶貨,為此次地域特色農產品品牌楊雅山烏桕蜜、高良贛南臍橙等精品農產品兩天直播20個小時,獲得直播曝光量182358人次,視頻曝光量405000次。 對此,大埠鄉副鄉長劉露表示,用活新技術、新理念,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加快推進電商平臺的打造,因勢利導,培育本土農民網紅,讓更多鄉親搭上“電商快車”,實現增收致富,通過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構建“輸血+造血”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在謀變中不斷鞏固脫貧成效,為實現全面小康夯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