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全球經濟因此遭遇重挫。尤其是制造業,在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物流的阻斷,讓產業鏈條被疫情切割的支離破碎。 還有不少線下業態面臨著艱難的境遇。今年原本是體育大年,除了東京奧運會,還有歐洲杯、世界排球聯賽等頭部賽事,諸多運動品牌曾對此寄予厚望。但受疫情影響,所有體育賽事一律暫停,運動品牌的銷售業績遭遇拷問。 多重困難之下,不少運動品牌開啟了自救行動。他們紛紛轉戰線上,尋找更廣泛的消費客群,甚至是主動發起了變革,互聯網也成為這一輪運動品牌求變的最佳合作伙伴。 疫情下被改變命運的中國工人 疫情的黑天鵝輕輕煽動著翅膀,普通人的命運就因此改變。截至到今年5月,全球范圍內的防疫和民生等必需品依舊需要依靠中國工廠,因此這一次中國工人更是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打滿了全場。 有人在加班加點,但另一邊,非必要性采購則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過去幾個月時間里,許多外貿企業老板都收到了這樣的消息:新冠疫情的蔓延,讓海外客戶不得不取消原定的訂單。作為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的聚集地,位于珠三角的深圳、東莞等城市,停擺的工廠和無所事事的員工因此惶惶不安。 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同比下降了6.4%。在物流阻隔的情況下,大量貨品滯銷,出口轉內銷迫在眉睫。 實際上,我國外貿行業的企業數量、從業人數龐大。據公開數據,截至2020年3月,我國進出口企業數量多達641萬余家,創造就業數量超過2000萬,其中更是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 不僅僅是外貿企業,全球疫情的長尾影響讓一些國產品牌的出口與銷售業務也面臨壓力。 作為體育大年,2020年除了東京奧運會,還有歐洲杯、世界排球聯賽等賽事,諸多運動品牌對此寄予厚望。但疫情之下,所有賽事暫停。國家體育總局此前即表示,疫情對體育行業產生沖擊,這對運動品牌無疑是一個負面消息,押注賽事營銷的品牌方損失慘重。運動員和球隊的曝光度驟減,這些情況對品牌的零售業務自然也產生了影響。 訂單下降嚴重,工廠的工人成為了最受沖擊的群體,面臨著失業的風險。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在工廠從業十數年,對工作崗位感情極深,但在黑天鵝事件面前,他們依舊束手無策。 時代的一粒塵,落在這些平凡普通人的身上就成了一座山。 來自重慶開州貧困山區的萬紅波,中國工廠改變了他的命運。2011年考上重慶大學IT專業的他,大學期間就加入了特步,憑借著出色的溝通能力,他把車間管理的井井有條,九年時間里,他獲盡了各類大大小小的獎項。但在疫情的沖擊下,這些過往都有可能成為泡影。 在李寧工廠已經任職6年的庫爽也有同樣的煩惱,在業績好的時候,她曾帶領員工創下過一天生產5000件的紀錄,任縫紉組組長的她嚴格認真,管理期間,廠里從未出現過安全事故。 劉穩在工廠里的時間更長,2002年,她就加入了喬丹,依靠這份工作養活了一家人。去年,劉穩確診了宮頸癌,公司特別為她申請了愛心基金。但讓劉穩想象不到的是,如今該如何幫工廠度過困境。 但有“?!北阌小皺C”,全球疫情在短期內顯然不會好轉,這將倒逼中國企業對產能、物流以及供應鏈進行全面提升,更加讓品牌的風險管控能力加強。目前,在較強的管控力度下,中國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先恢復秩序的國家,作為擁有超14億人口的消費大國,強大的內需實力必將助力中國工廠迎來新的發展局面。 制造業轉型變革的底氣 不過轉危為機也需要前提,國內的制造業與消費市場端都要有較為成熟的條件。 中國素來有世界工廠的稱號。制造業在中國有著明顯的產業集群狀況,特別是以村、鎮為單位的大規模生產活動,為了降低成本、抵消同業競爭,過去多年間,中國形成了細分完備的產業鏈體系。 早在2010年時,中國制造業的增加值即躍居世界第一。彼時,中國已經擁有全世界全完整的制造體系,制造業下分的數十個大類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可以生產全部品類的國家。 此后,中國制造加足馬力轉變為中國創造,中國速度開始轉為中國質量,中國產品也開始向中國品牌轉變,疫情的出現也在無形中加快了中國制造轉型的速度。 從消費者端看,2019年,我國人均GDP超過了一萬美元,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前列,這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優勢所在。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為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富足的土壤。隨著近幾年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中國還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的占比也越來越多,這給國內的制造業準備了充足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助力中國制造業完成工業化與信息化變革。 從創新的角度看,中國企業也逐步走在了世界前沿,比起海外企業的反應遲鈍,國內企業創新意識更強,這也促使國內制造業中通信設備、紡織、家電等多個產業都走在世界名列前茅。 聚劃算賦能中國品牌革新 當下如何激發中國廣闊市場的消費潛力才是重點。來自社會的多方力量已經開始大顯身手,電商平臺則成為了最好的合作伙伴。對此,聚劃算在近期聯合特步、匹克、李寧、安踏等中國運動品牌大廠,發起了賣空大牌運功工廠活動。 利用聚劃算強大的爆發效應,助力中國工廠賣空30萬件應季服飾,迅速回籠資金造血,幫助品牌們轉危為機。 或許人們會問,為什么是聚劃算? 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這次攜手是個雙向利好的故事。自2019年重新歸來,聚劃算就成為了阿里品質惠戰略的重要平臺,在下沉市場擁有強話語權的聚劃算,是連接廣大品牌與中國超10億消費者的最佳通道。 特別是聚劃算還擁有著一顆造福民眾的公益心。實際上,整個2019年,聚劃算賣空打造過二十余起大事件,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幫助許多困難的行業從業者解決自身的發展困境,同時還能造福廣大消費者。同時,聚劃算還擁有著高流量、強爆發力的特點,這也使得每一次幫扶活動都是效果顯著有力的。 從整個消費市場端看,疫情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報復性消費之前,更多的年輕人開始注重性價比。2020《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在疫情過后更加謹慎,即便是消費也要把錢花在刀刃上,也就是追求性價比,既要品質又要價廉。 這也恰好是聚劃算的優勢所在。 從前,下沉市場一直是聚劃算的主陣地。以品質和低價并駕齊驅的聚劃算一改此前下沉市場的消費格局,把極致性價比的優質好貨帶給了廣大消費者,消除廉價與山寨的困擾。這也讓聚劃算更加懂得消費者追求性價比的需求,在這次疫情期間,聚劃算也將憑借更多品牌品質好貨實現破圈,進一步拉近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消費客群的距離。 19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原有的中等收入人群消費分級,便給了以優衣庫為代表品牌的發展機會,當時優衣庫的店面數量迅速擴張,其老板更在2019年一舉問鼎日本新首富。整個日本社會,也經此進入了第四消費時代。 在這一點上,中國品牌也存在著極大的機會。在出口轉內銷的大背景下,在聚劃算等平臺的助力下,中國企業實現品牌升級強勢崛起,擴大消費客群。當然,中國制造業的代表人物,工廠工人們也將受此紅利迎來更好的發展契機。這也是一個大國崛起的美好故事,故事里的每一位主人公都將迎來好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