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生活 >

        當一個人死去,我們就失去了一座圖書館

        時間:2018-12-29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12月27日 蘇珊桑塔格逝世 蘇珊·桑塔格(1933—2004),生于美國紐約,畢業于芝加哥大學。她被認為是當代西方最引人注目、最有爭議的作家及評論家,和西蒙·波伏娃、漢娜·阿倫特并

        12月27日 蘇珊桑塔格逝世

        蘇珊·桑塔格(1933—2004),生于美國紐約,畢業于芝加哥大學。她被認為是當代西方最引人注目、最有爭議的作家及評論家,和西蒙·波伏娃、漢娜·阿倫特并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她以獨到而敏銳的觀察、別開生面的視角,以及真誠而警世的思想,成為20世紀末美國文壇上的風云人物。

        桑塔格的一生,始終與爭議相伴。2004年12月28日桑塔格逝世,《紐約時報》發表超長訃聞,用了幾十個矛盾的形容詞來勾勒這位“美國文壇非正式女盟主”的形象:“40年來,公眾對桑塔格的解讀幾度分裂,她被截然不同的詞匯描述著:引發激烈爭議的,虎頭蛇尾的;創造性的,無創意的;幼稚天真的,深奧難解的;親切隨和的,冷漠超然的;高人一等的,民粹主義的;清教徒般的,縱情享樂的;真摯誠懇的,矯揉造作的;禁欲主義的,浮華奢侈的;左翼激進的,右翼保守的;深刻的,膚淺的;熱情的,冷血的;傲慢專斷的,猶豫不決的;明晰的,模糊的;狂熱的,理智的;疏遠冷淡的,溢于言表的;中肯的,過時的;模棱兩可的,堅持不懈的;狂歡的,憂郁的;幽默的,古板的;冷漠的,激情的;剛愎自用的,性情和順的……但從來沒有任何人把她和愚蠢沾邊。”

        “在那個令人生畏、固執己見和廣納博采的面具背后,是另一個桑塔格,更溫和、更脆弱,我們對她僅略知一二。”《紐約時報書評》前主編查爾斯·麥克格拉斯在悼念桑塔格的文章中寫道。

        1933年1月16日,蘇珊出生于紐約曼哈頓。雖然桑塔格的生平故事并不經常在她的虛構世界中出現,但在小說《中國旅行計劃》的開頭,她借主人公之口講述的似乎是自己的童年記憶:“我雖出生在紐約,成長在美國的某個地方,可是生命卻是在中國孕育的。”

        蘇珊的父母富有而年輕,大部分時間在中國經營毛皮生意。蘇珊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母親米爾德麗德直到臨產前幾個月才回到美國生產,平安生下蘇珊后不久,她又重返中國,回到丈夫身邊。蘇珊5歲之前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由愛爾蘭保姆羅絲·麥克納爾蒂照料。桑塔格希望告訴我們的是,她小小年紀就感到了孤獨,她厭倦自己的生活環境,于是,她的內心生活——這是她唯一能夠掌控的生活——變得至關重要。桑塔格用“靜不下來”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孩提時代的自己,她是一個覺得“童年純粹是在浪費時間”的孩子。

        蘇珊5歲那年,父親杰克·羅森布拉特因肺結核在中國天津一家德美合資醫院去世,時年還不到35歲。米爾德麗德回國后,為了給患有哮喘病的蘇珊尋找一個更為適宜的氣候環境,把家搬到了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市。桑塔格極少談及她在圖森所受到的養育,當然,她記得自己小時候沿著古老的西班牙小徑,朝坦凱弗德山麓的丘陵走去,在那里,她仔細觀察“最大的樹形仙人掌和仙人果”。

        她找箭頭,找蛇,把漂亮的石頭裝進口袋。她將自己想象成最后的印第安人,或是孤獨的護林員。在20世紀30年代末,圖森占據了9平方英里開闊的沙漠谷,丘陵起伏,色彩斑斕,重巖疊嶂,山石嶙峋,令人望而生畏。沙漠并非是一望無際的沙丘,而是生長著帶刺的灌木和雜草、多刺的樹形仙人掌,還有掛滿了鮮紅果實、橘紅色穗狀花蕾的樹。下雨的時候,沙漠上花兒盛開,天空展現出兩道長長的彩虹,碧空如洗。正是在這里,桑塔格度過了她后來所說的“荒漠中的童年”。

        1945年,米爾德麗德再婚,嫁給了空軍上尉內森·桑塔格。他的到來給了蘇珊一個新的姓氏,而且,他帶蘇珊離開了童年的荒漠,抵達她的夢幻之地——加利福尼亞。

        蘇珊酷愛閱讀,小小年紀已經開始閱讀埃德加·愛倫·坡、安德烈·紀德、托馬斯·曼和普魯斯特等人的著作。一直到上大學前,蘇珊都沒有完全放棄從事醫學或者其他科學的念頭,但是,文學創作的夢想已經向她發出了召喚。她后來說:“我真正希望的是每種生活都經歷一下,作家的生活似乎是最具包含性的。”

        作家可以用一種科學家或醫生不可能的方式,去自由自在地創造和再創造自我。寫作的沖動是她對自己讀過的偉大作家的一種效仿,也是一種敬意:“人們常說他們希望成為作家,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因為他們有話要說。對我而言,它是一種生存方式,就好像是加入一群圣人的行列……我想我并非是在做什么自我表達,我是覺得我在成為什么,是在參與一項高尚的活動。”

        16歲的生日還沒有到來,桑塔格就進了加州伯克利大學,一學期之后,她轉學到芝加哥大學。桑塔格后來說,她之所以選擇芝加哥大學,原因在于這所大學沒有足球隊,學生在那里所做的一切就是讀書。令其他學生望而生畏的規定課程對桑塔格卻是一種享受。1950年,她在課堂上結識了28歲的社會學老師菲利普·里夫。10天后他們就結婚了。兩年后,他們的兒子戴維出生。隨后,桑塔格和丈夫遷居波士頓,開始了她在哈佛大學的研究生學習。1954年她獲得了碩士學位。接著,她開始攻讀博士學位,但沒有完成畢業論文。

        對于這段婚姻,桑塔格并不感到后悔,但是婚姻僅僅是她生活的模式之一:“我十分幸運,年紀輕輕就結婚生子。我已經做過了,現在不用再做這些事情。”1958年,桑塔格提出離婚。她從里夫父母手上要回了6歲大的戴維,帶他去紐約。她記得,當時他們僅有兩只箱子和70美元。“我激動萬分。我就像《三姐妹》中渴望去莫斯科的艾琳娜一樣。心里能想的就是紐約!紐約!”

        對桑塔格來說,在紐約的頭一年半是充滿活力的,也充滿艱辛。她以《希波賴特之夢》為書名的小說進展迅速;她逐漸結識了許多紐約文人;她像其小說中的主人公那樣,在大都市穿街走巷,探幽覽勝。她得為戴維撐起一個家,她得靠工作來養活兒子。她不愿從里夫那里接受什么子女撫養費或離婚贍養費,盡管根據加州社區財產法,她有權得到這兩筆錢。她的律師對她講,他還從未碰到過一個代理人會放棄法律賦予的權利。但桑塔格在發表獨立宣言,她決心自己的事情自己辦。

        蘇珊·桑塔格,美國作家、藝術評論家。1933年生于美國紐約,畢業于芝加哥大學。著作主要有《反對闡釋》、《激進意志的風格》、《論攝影》等。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无翼乌全彩无遮挡之老师|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97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欧美野外疯狂做受xxxx高潮|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大战白人美女| 国产视频www| 一女被两男吃奶玩乳尖| 日本在线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 女人18岁毛片|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欧美亚洲国产丝袜在线|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高清| 大尺度视频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乱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第一福利官方航导航| 国产chinese91在线| 黄色片一级免费看|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果冻传媒七夕潘甜甜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疯狂做受XXXX国产| 台湾香港澳门三级在线|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www|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