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文明的不斷進步,建筑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人類也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步步從穴居走到了今天的玻璃幕墻。 近年來,一種以膜材為主要原材料的新型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風靡整個煤電行業和體育館行業,它就是氣膜建筑。氣膜建筑屬于無梁無柱結構,氣膜覆蓋之處都是有效的可利用空間,而氣膜跨度大小就是衡量氣膜建筑建造水平的核心指標。 跨度也就是氣膜建筑的寬度,一直以來,受氣膜技術局限的制約,120米是行業普遍公認的氣膜建筑跨度瓶頸。2017年,深圳中成空間研發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及工藝改進,成功建造一個單體面積超過3萬平米,跨度達142米的氣膜建筑。之后,中成空間團隊再接再厲,先后把氣膜跨度突破到164米、170米、180米——如今世界最大跨度。目前,這些項目大多已經運行2-3年,歷經11級大風以及30多厘米厚積雪的安全性檢驗,各種設備運行正常,氣膜各項指標滿足設計要求,結構安全。 行業專家介紹,氣膜建筑結構技術我國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120米以上的大跨度技術更是處于世界氣膜技術的領先地位,我國氣膜行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專家們預測,大跨度氣膜一舉解決了傳統建筑的大跨度難題,在未來大跨度建筑物中的應用必定成為一種趨勢。 相對于鋼筋水泥類的傳統建筑類型來說,氣膜建筑仍屬于新鮮事物,它的發展還有極多的潛力可以挖掘,例如它的材料、跨度、數字化控制系統、環保性能等等方面,還需要行業內的企業共同努力,把氣膜技術提升到更高水平,把氣膜建筑應用推廣到更多的領域,讓更多人甚至是每個普通老百姓都認識這一建筑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