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的春晚《不差錢》中有一句臺詞:“人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嗎?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這句話,在得重病的時候尤為刺耳。因為社會醫學高速發展,很多重大疾病已經可以治愈。但是需要充足的經濟實力作為基礎!假設手里的錢只能購買一款保險,那就一定要考慮重疾險。 保險師CEO王瑋華:規劃重疾險,應該重點考慮這3點 1、覆蓋大病的治療費用。目前一項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包括住院、手術、器械、藥物等),至少在 10-50 萬元左右,如果想要用進口藥物和器械,或者病房條件更好些,則總費用更為昂貴。 2、病人離開醫院后的恢復費用,包括康復、營養、護理等成本。一般而言,罹患重大疾病并成功接受治療后,病人至少還需要兩年的康復時間,但不少家庭出于經濟考慮,在病人沒有好好恢復的前提下,就匆匆回到職場工作,其實還是埋下了隱患。 3考慮彌補收入損失。特別是對于高收入階層而言,大病治療期間,收入損失巨大,若能有高額的重大疾病保險金給予補償,則輕松不少。 保險師CEO王瑋華:很多保險都可以自由的選擇繳費期限,繳費期限的選擇,也是有學問的,你可以從以下幾點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繳費期限。 1.考慮投保人的年齡。從杠桿的角度來看,同等保費情況下,拉長繳費期限,年繳費金額就會變少。面對通貨膨脹、以及可能發生的被保險人輕癥賠付(包括賠付后的保費豁免)、投保人豁免的觸發等等,在考慮這些不確定因素之后,投保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選擇繳費期限。 2.投保人的經濟狀況。如果投保人職業性質波動不大且收入穩定,如教師、醫生、公務員等,可以選擇繳費期限較長的投保方式,這樣可以利益最大化。如果是收入波動較大、未來收入不確定因素較多的人群,就可以選擇盡快交完保費,讓這款保險生效。 3.保障規劃的調整費用。買完保險之后,大多數人都希望一張保單保全面、保終身,但人生的不同階段所需要的保險大不相同,如少兒需要有少兒險,老年需要有養老險。因此,買完一款保險之后,還需要及時更新,讓自己手上的保單越來越全面。這時的調整,就包括“加保、減保甚至退保”。 最后,保險師提醒:加保很容易,只需要在購買適合自己的保險即可。但減保甚至退保,就要將損失降到最低。這時,已經繳納保費的數額越小,相對來說就虧的就越少。買保險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重疾險,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險,需要反復對比、計算,在了解重疾險相關的問題之后,大家可以為自己的健康投下一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