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市河頭店鎮姜格莊村,素有“草莓之鄉”的美譽,是山東省重要的草莓種植基地。近年來,該村依托優質的自然條件和政策支持,逐步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模式,草莓年產量超千噸,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核心產業。然而,傳統種植模式面臨人工成本高、采摘效率低等難題,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筑果興農”實踐隊聯合萊西市政府與本地創業團隊,以科技創新為支點,探索草莓產業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科技賦能,草莓采摘邁入“機器人時代” 寒假期間,“筑果興農”實踐隊師生與大數據系陳華教授組成技術團隊,深入姜格莊村田間地頭,與當地“筑果”創業團隊展開深度合作。雙方聚焦草莓產業痛點,協助研發“雙壟并作式草莓采摘機器人”,通過“數據采集-智能分析-決策支持”全鏈條技術服務體系,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化轉型。
( 參觀正在組裝的草莓采摘機器人) 據團隊負責人介紹,該機器人集機械臂精準采摘、AI視覺識別、云端數據交互于一體,可大幅提升采摘效率。1月18日,機器人首次進入草莓大棚實地測試:經測算,該技術全面推廣后預計可降低人工成本82,為農戶增收開辟新空間。 校地聯動,共筑產學研融合新模式 項目落地離不開多方協作。實踐隊充分發揮高校技術優勢,開發傳感器采集系統并設計云端網站;萊西市政府則提供政策支持與資源對接,推動項目首期在多個大棚試點。當地村支書感慨:“以前采摘旺季要雇十幾人,現在機器人24小時工作,省心又省錢!”
(圖2 與當地村政府進行座談了解當地情況) 此外,團隊以“小草莓”撬動“大課堂”,將社會實踐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過參與田間調研、技術調試,學生們深刻體會到科技興農的責任與使命。輔導員崔皓老師表示:“從實驗室到農田,我們不僅輸出了技術,更收獲了扎根鄉村、服務社會的信念。” 青春篤行,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實踐期間,隊員們深入走訪農戶,調研草莓產業鏈現狀,利用計算機專業特長協助搭建電商平臺,助力“姜格莊草莓”品牌線上推廣。同時,團隊與“筑果”創業團隊就長期合作達成共識,計劃建立“需求對接-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長效機制,持續為草莓產業注入創新活力。
(圖3 村支書帶領團隊進入草莓大棚進行參觀) “鄉村振興需要青年力量,更需要科技支撐。”萊西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高度評價此次實踐。未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將繼續深化校地合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鄉村落地生根,為培育“懂技術、愛農村、能創新”的新農人貢獻高校智慧。 從傳統種植到智慧農業,從人工勞作到機器人協作,姜格莊村的草莓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筑果興農”實踐隊以科技為筆、以實干為墨,書寫著新時代青年助農興農的青春答卷。鄉村振興之路雖遠,行則將至;青年志向雖宏,做則必成!
(圖4 姜格莊草莓)
(圖5 姜各莊鎮航拍圖) 供稿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筑果興農”實踐隊 ?龍子涵 崔皓 陳江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