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基礎都沒有建好,就期望向上生長,去鏈接健康、醫療以及其他金融領域,將是非常艱難的。”11月4日,慧擇HUIZ.US董事長兼CE0馬存軍在談及中國保險科技多元化生態建設時表示,保險科技生態構建需先做好內核建設,并以體系化的思維推進實現。 建好內核再考慮向上生長 當日,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主辦,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承辦的《金融科技發展視角:構建保險科技創新新生態2020》新書發布會暨中國保險科技新生態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舉行,馬存軍受邀以連線方式參加。 中國的互聯網保險和保險科技自2014年以來快速發展,網絡分銷、流程再造、智能風控、醫療健康、保險服務等各個方向的創新全面發展,在線化、云計算、AI、大數據正與保險應用場景深度融合,保險科技生態建設開始被業內人士廣泛提及。 作為一家中國頭部保險電商平臺的掌舵者,在馬存軍看來,保險科技生態構建應該分為兩個圈層,第一個是保險本身產業鏈的全閉環科技生態建設,第二個則是從保險向健康、養老以及其他金融領域進行延伸的大生態圈建設。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應該是先把內核逐步建立起來,然后再一步一步向外延伸。”馬存軍表示,自身的能力是基礎,如果基礎都打不牢就向往向大生態發展,困難是難以想象的。 不要指望一個點的創新可以撬動一個面 今年已經是慧擇成立的第14個年頭,依托在保險科技研發上的先發優勢,慧擇早已將以技術為支撐的平臺和生態作為自己未來的目標。在多年的觀察和實踐中,馬存軍也發現,當下的保險科技發展存在著諸多讓人擔憂的問題。 “很多初創企業往往以為實現一個點的技術創新就能撬動一個面,比如解決了流量的問題就以為可以經營好用戶。”馬存軍指出,當下,很多企業發展保險科技缺乏體系化思維,只是在一些點上進行投入,這很難滿足用戶真正的需求,也不利于保險科技的系統性發展。 馬存軍認為,包括保險在內的金融產品不同于其他商品,是需要體系化的建設才能保證行業高質量發展,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企業如果有能力就應該去構建一個保險科技的體系,沒有能力的就應該參與進體系,與體系結合,才能輸出合理的成果,點狀的投入往往會適得其反。” 另一個讓馬存軍感到擔憂的,是很多企業在做科技研發時沒有與自身組織體系相結合,從而導致科技成果無法與組織體系相匹配,“如果是人力驅動型組織,就應該思考如何讓技術賦能于人,提高人的效能,如果是平臺型組織,就應該考慮如何讓技術加強平臺的能力,而不是在平臺還沒建設好之前,就將資金投入到線下的銷售上。” 擁有了礦藏也需要有制作精美首飾的能力 對于保險科技發展的未來,馬存軍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隨著保險行業向數字化發展,中介平臺必將成為最大的收益者。 “保險中介天生具有連接豐富的特質,而在科技的加持下,這種連接豐富的價值將極大地爆發出來。”馬存軍表示,保險科技所帶來的數字化時代對中介平臺來說將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最好機會。 不過,在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力的數字化時代,保險巨頭或者流量平臺因為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往往被認為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中介平臺的未來是否真如馬存軍所說的那么樂觀?對此,他以一個比喻再次強調了自己的觀點,“也許他們已經有了一座礦藏,但也需要有制作出精美首飾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變現以及服務用戶,所以從數據價值的利用上來看,中小公司具備同樣的機遇。” 馬存軍最后表示,只有實現數字化才能完成保險科技生態的構建,而只有構建起多元的保險科技生態,才能更高效地解決用戶在越來越多場景下的需求,才能讓保險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他希望行業參與者能共同推進保險行業朝著更高質量去發展,完成更高的社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