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能手機時代開啟以來,手機屏幕就變得越來越大。但后來我們發現,手機過大時會影響實際使用體驗,因此6到7寸的屏幕幾乎已經到達極限。可我們對大屏的需求是不變的,無論辦公還是娛樂,大屏幕有其剛需性存在。因此,如何兼顧大屏需求和便捷性就成為時下智能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課題。 5月27日,華為終端分布式生態技術交流會在線上與大家正式見面。此次會議上,在國內投影市場廣為消費者認可的極米投影儀便與華為終端分布式技術Cast+ Kit聯手解決了這一發展的瓶頸問題。極米投影儀通過集成Cast+ Kit,實現了手機與投影屏幕之間快速、穩定、低時延的協同。那么作為普通開發者,要如何接入華為終端分布式技術Cast+ Kit的呢?這一技術又給第三方企業帶來了哪些影響呢?我們一起來揭曉答案。 接入無難點,跨終端形成技術優勢 此次合作中,極米投影儀與華為Cast+ Kit聯合開發的無線投屏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極致的體驗。目前,極米Z6X、Z8X等多款投影設備已率先搭載華為Cast+增強投屏技術,而分布式技術的接入無論對開發者還是消費者而言,都意味著體驗的全面升級。 對用戶來說,華為終端分布式技術接入到極米投影儀之中,將帶來產品品質的升級。雙方合作意味著每項產品都會經過華為與極米的雙重測試,涵蓋安全、性能、連接、穩定性等多個方面,共計30+項測試內容,服務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通過接入分布式技術,手機與投影儀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輕松簡單。以華為手機為中心,以Cast+鏡像投屏、Cast+流媒體投屏為載體,分布式技術Cast+ Kit為手機應用和極米投影儀建立了連接的橋梁,從手機的小屏換到高清流暢的大屏,這將會為用戶帶來大屏觀影、大屏閱讀和游戲自帶8倍鏡的全新感受。而且,經實際使用環境極米用戶測試,在視頻播放、游戲、辦公等場景下,投屏的延遲均小于100ms。 接口輕松調度,六步獲得分布式技術能力 分布式技術Cast+Kit的接入方式對開發者而言非常友好,其軟件框架簡潔,運行效率高,第三方合作伙伴只需調用簡單接口即可進行集成,實現快速開發。 華為終端分布式技術普遍進行了高度的技術集成與封裝,第三方企業接入流程形成了一套標準化流程,合作會非常順暢。大體合作流程如上圖所示,這里主要為大家講解一下開發者層面需要做的一些工作。 華為終端分布式技術第三方集成過程需要獲取開發資料四件套:SDK軟件包、代碼樣例、解讀文檔與開發指南。獲取SDK軟件包有兩種辦法,個人開發者可以通過華為開發者聯盟官網,找到【開發】-【Cast+ Kit】-【SDK下載】,開發者可在線提單選擇“其他主題”提交申請;第二種則可以通過官方郵箱發送郵件到castpluskit@huawei.com,進行合作協議簽署,當華為官方對廠商評估通過后,就會發放Kit軟件包供廠商集成。 Cast+ Kit接入的開發流程也并不復雜,其調用過程圖如上圖所示。簡單敘述其大體可以分為六個流程,首先需要進行變量聲明并獲取PlayerClient實例;然后在應用啟動時,獲取PlayerClient實例,啟動服務,注冊監聽;三要進行投屏業務相關內容設置,包括投屏屬性設置、鑒權模式信息設置和可被周邊設備發現的相關設置;四則是設置投屏顯示Surface,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應用層面,要求保證投屏過程中不能錄屏、截屏、錄音,要求SurfaceView要設置FLAG_SECURE;最后的兩步則是與投屏相關的內容,也就是啟動投屏、暫停投屏和斷開連接的的執行。 三大技術優勢,花式跨屏任性嗨 技術的發展,往往可以降低人們的工作難度,提升工作效率。而華為終端分布式技術Cast+ Kit也一直在發展和升級,其不僅降低了開發難度,還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節約企業開發成本。 首先,華為Cast+ Kit采用了自研音視頻同步協議、動態高幀率方案和感知編碼算法。技術的突破實現了投屏效率的升級,可實現50ms的投屏超低時,保障了大型手機游戲的手眼合一; 1080P的投屏高清畫質,觀看視頻和辦公都能保障無花屏、零卡頓,真正做到穩定流暢、畫質清晰、音畫同步的三重體驗保障。 其次,華為自研算法提供了快速發現機制。用戶在華為手機的下拉菜單中找到無線投屏按鈕后,點擊即可快速發現在同一局域網內的大屏設備。協議端到端的連接速度最快可達500ms,可支持用戶的秒發現、秒連接。 最后,基于業界首創的極簡協議,華為終端分布式技術打破了傳統的TCP/IP協議體系的限制。革命性的采用了超簡通信機制,同時針對WiFi通道的網絡特點進行底層協議和算法優化,這都提升了整體的數據傳輸效率和可靠性。其直接表現就是在網絡丟包率高達25%的情況下,依然能確保視頻播放流暢穩定。 隨著華為終端分布式技術的影響力持續增加,越來越多的小伙伴相繼加入了華為終端分布式大家庭。極米投影儀與Cast+ Kit在投影領域已經占得先機,其他的小伙伴們還在猶豫嗎?以分布式技術串聯起來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正在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