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電強制“報廢”?企業“維保期限”會成為最終時限? 小刀馬 有消息稱,董明珠建議,盡快建立家電產品安全使用年限強制性標準。董明珠表示,由于我國家用電器強制性報廢標準和相關立法滯后,市場上現有大量老齡化、超期服役的家用電器,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如何處理這些家電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建議盡快建立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強制性國家標準,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由于是家電年限強制性標準,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到年限之后就要強制“報廢”?和曾經的汽車標準一樣?而事實上關于家用汽車報廢也沒有強制性的標準了,只是加大了審核力度,年審的頻次增加,符合標準的還可以繼續使用。而且在奉行勤儉節約的傳統觀念下,強制性標準的意義又有多大?更何況,企業對自己產品的質保期都有約定,過了質保期的產品,出現故障也是消費者自己承擔維修費用。至于廢舊淘汰的家電自然也是消費者自行處置,賣給收破爛的,或者直接棄掉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市場也有專門回收廢舊家電營生的人員,至于是否帶來家電安全隱患,這個倒是有可能的,畢竟老化的電器,確實有漏電、短路之類的潛在隱患,但也不是絕對的。 奉行節約是我們一直倡導的美德,縫縫補補又三年曾經還是我們倡導的一種節儉的風尚。當然,如今在這方面要好了許多,基本上補丁衣服都很難見到了。而對于電器本身而言,其實很多人在舊家電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是找不到合適的維修地方,或者根本沒有備件可換,多數情況下也是直接就迭代了。這其實并不用董小姐操心,消費者也會選擇淘汰的。 對于董小姐來說,或許為了能夠加速自己產品的迭代周期,希望消費者在質保年限滿了之后,就直接進行以舊換新吧?如果能夠像手機那么更換頻次之高就更好了。但要知道的是,家電產品本身就是耐耗品,而且也是在質量方面更有保障,其“剛需”應用和手機這種溝通交流工具是不一樣的。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如何提升自己產品的智能化,融入更多的黑科技,以及AI應用,實現智能家電的協同作用才是最主要的,而不是希望家電能夠強制“報廢”。 其實,對于家電企業來說,質保年限就相當于對產品品質和質量的一個承諾,而超出這個范圍之后,企業就已經不再承擔責任了。這時候,如何處置是消費者自己的事情,如果出臺強制性的所謂的家電安全使用標準意義何在? 董小姐給出的建議是:明確每類家電產品,特別是能較長時間使用的家電產品的安全使用年限;那么超出年限呢?鼓勵去更換?淘汰舊的,趕緊買新的。董小姐希望,家電使用年限方面的標準要以強制性標準或法律法規的形式出臺,提高執行效果;法律法規的形式出現,是不是就得必須報廢了?就如同汽車的報廢一樣?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是有危及他人公共安全的潛在可能。家用電器在消費者家放著使用,是不是也怕著火、爆炸危及到他人的安全?董小姐還說了,廠家要在產品上明顯的位置,告知消費者安全使用年限的具體截止時間,方便指引消費者及時更換老舊家電產品;可惜的是很多時候,廠家并沒有以舊換新的活動,反而是一些第三方平臺搞了以舊換新的活動,其中尤其以手機為最。 董小姐還說了,倡導消費者在安全使用年限到期后主動報廢或更換老產品,如消費者未按時間要求處理而發生事故的,不應由廠家承擔責任。很顯然,這是要撇清責任,我的產品已經過了質保期了,出現問題和我沒有關系,只是不知道格力是不是有這種情況出現,有消費者進行過投訴?其實言外之意,還是希望消費者抓緊時間報廢或進行產品的迭代?;叵胛覀冊涃I的那些顯像管電視,即使幾十年了,照樣出圖有聲,還能看,那是質量的保障。我們更換成液晶電視、等離子、OLED、超薄、大屏等等,是為了體驗更多的新產品帶來的智能化便捷,如果一部空調制冷效果還不錯,只是因為不用遙控器了,用手機就可以操控,就讓用戶去更換迭代,是不是用戶不愿意呢?其實,如果你的產品有更多的黑科技,高效能應用可以讓用戶有更多的新體驗,用戶迭代自己的產品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即使沒有強制報廢的標準,一樣可以達到迭代的效果。 還有一點頗有意思,那就是“超過安全使用年限的產品,如發生質量問題,廠家可以通過暫停售后服務等方式引導消費者更換產品?!蓖其N自己產品的欲望何其強烈???是不是以后出了質保期的產品,就不提供維修了,備件也別想了,直接扔了買新的吧? 其實,今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已出臺《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標準,要求生產者(制造商)應對其設計的冰箱、空調、洗衣機、吸油煙機、燃氣灶的安全使用年限進行說明,明確要求家用電冰箱和葡萄酒柜、房間空調器的安全使用年限為10年,家用洗衣機和干衣機、吸油煙機、家用燃氣灶的安全使用年限為8年;空調安全使用年限從生產日期計起,其余從銷售日期計起。市場監管總局也曾表示,將會同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完善廢棄家用電器產品的回收處理體系,引導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綠色轉型發展;同時還將規范舊電器電子產品交易管理,促進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