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期,鯨魚似乎都是有牙齒的。可現代的鯨魚,似乎成為了“大口吞食”的代名詞(須鯨很是出名)。不過最近發(fā)表的一項新研究,卻為鯨魚的進化提供了新的見解,暗示某些鯨魚只是簡單地“吸食”了它們的食物。須鯨通過向前沖刺和吞咽海水來進食,經由嘴里的纖維狀鯨須板將水分擠出來,最后吃下的主要是磷蝦等體型較小的甲殼類動物。 Carlos Peredo 展示史前鯨魚頭骨化石(via:Ryan Lavery) 關于“某些種類的史前齒鯨能否直接進化出鯨須”、還是經歷了“有齒鯨 / 無齒鯨”之間的階段,理論上的爭吵已持續(xù)很多年。
生活在大約 3300 萬年前的它,顯然是沒有牙齒的。但專家們推測,它可能也沒有鯨須。由于鯨須未能完好地“化石化”,想要確認這一點,還是相當困難的。 Maiabalaena Nesbittae 的上顎與頭骨(via:Smithsonian) 好消息是,借助現代的 CT 掃描技術,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支研究團隊,對它的頭骨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這意味著 Maiabalaena Nesbittae 能夠將水(以及魚類 / 魷魚等小型獵物)吸入口中。這種抽吸式的方法,并不需要用到牙齒,從而為后續(xù)的鯨須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Maiabalaena Nesbittae 可能長這個樣子(via:Alex Boersma) 值得玩味的是,2017 年的一項研究,亦在某種程度上駁斥了“鯨須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無齒 / 無須”階段的觀點。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fā)表在近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原標題為:
[編譯自:New Atlas , 來源:Smithson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