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天貓雙11還有不到半個月,全國剁手族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驚出了大家一身冷汗,今年雙11快遞費要漲價了! What!商家促銷還沒開始,快遞公司的漲價通知就到了?針對這個問題,人民日報近日發布文章稱,這則消息屬于謠言! 那只有一個的事件真相是什么呢?原來,隨著天貓雙11的臨近,中通、韻達、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紛紛宣布上調快遞派件費。其中,韻達、圓通明確上調幅度均為0.5元/票。 在人民日報的調查報道中向吃瓜群眾解釋了一個很重要問題,那就是派件費不等于快遞費!快遞費是快遞公司向用戶收取的費用,屬于“外事”,而派件費則屬于快遞公司的“家事”。 眾所周知,一個快遞從寄件方寄出到收件方收貨,這其中要經過很多環節,包括攬件的快遞員,封裝的發件網點,快遞運輸,收件方的集散中心,收件網點以及派件的快遞小哥等,如果一個包裹的運送費是10元,那么大約有8元的費用就是在這些環節中被瓜分了…… 但是這種瓜分并非平均分配,攬件方得到的“蛋糕”要遠遠大于派件方,因此,誰掌握了客戶,誰就可以拿走快遞費里的“大頭”,派件方則只能分微薄的利潤。這幾乎是快遞產業鏈里公開的“潛規則”。 正因如此,很多快遞小哥更熱衷于收件、攬件,對于派件、送件則很難提起興趣,更沒有動力去做好服務,快遞公司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尤其是面對即將到來的雙11包裹高峰,提高派件方的積極性才是關鍵,業內人士分析,這次的派件費調整,正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天貓雙11! 因此,這次調整實際是快遞公司內部的“家事”,部分媒體在報道此事時,為博人眼球不惜偷換了概念!
實際上,相對于不斷上漲的物價,快遞費一直是相當親民的。人民日報在報道中引用的數據顯示, 2017年快遞均價不到12元/件,而2015年是13.4元/件,2014年是14.65元/件,2013年是15.69元/件,2012年是18.6元/件。近年來,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快遞費不升反降。 而這可能得益于物流集約化程度的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等方面的原因,以菜鳥網絡為例,通過整合物流資源,調節干線運輸,甚至是在物流各個環節中大量使用的機器人等,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最終體現在價格上的下降! 說到這剁手黨們終于不用擔心了!快遞費上漲?不存在的事兒~今年天貓雙11,繼續擼起袖子加油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