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昨天,《財富》雜志發布了未來公司50強,其中共有21家中國企業上榜,幾乎占據榜單的半壁江山,表現尤為搶眼。不過,細看50強榜單,你會發現外媒的觀察與國人認知有所出入,似乎對“未來公司”的理解不盡相同。 據AI財經社報道,《財富》雜志和BCG亨德森智庫合作評估了全球1100家大型上市公司,入選基本門檻年銷售額達到100億美元或市值達到200億美元。評分標準包含17個可以預測公司未來五年增長的指標,大致分為戰略、技術和投資、人、架構四類。 盡管BAT+京東均上榜,但它們排名并沒有想象中靠前,比如京東排在50強最末位。萬萬沒想到,上榜中國企業排在最前列的竟然是微博,其次是唯品會,二者市值分別為127億美元、33億美元,前者勉強能躋身中國互聯網第二梯隊,后者貌似登上第三梯隊都不夠格。 論未來前景,唯品會與騰訊、京東聯姻固然能打開想象空間,但遠不及阿里發力新零售和全球化、騰訊重倉產業互聯網,排名竟然高過阿里、騰訊,這點我實在想不通。 更奇怪的是,微博、唯品會都入選且排名靠前,反觀美團、滴滴、小米、拼多多等中國互聯網第二梯隊玩家均未上榜,它們集體缺席著實讓人費解。不可否認,近期上述公司或多或少遇到一點麻煩,但它們仍根基穩固、基本面向好,再不濟也比表現平平的微博、唯品會強。 美國企業方面,亞馬遜、谷歌和Fcebook三大巨頭不出所料入選,詭異的是,市值高達萬億美元的蘋果竟然在榜單上不見蹤影,反倒是名不見經傳的Workday竟然排名第一,Excuse Me? 話說,《財富》雜志的評選標準真是讓人捉摸不透,實力偏弱的中小企業排名靠前,互聯網巨頭排名卻不占優,有些實力企業甚至無緣榜單。不少人直言看不懂,不禁懷疑榜單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對于這份想想也是醉了的榜單,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