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杰哈?莫羅(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以表彰他們“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并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亞瑟·阿斯金,1922年出生,1952年從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光學鑷子”的發明者,被認為是光學陷阱之父、激光科學的巨擘之一。 阿斯金發明了一種光鑷工具,它能夠用一束高度匯聚的激光形成三維勢阱來捕獲、操縱極其微小的粒子,也就是說,讓激光將小粒子推向光束中心,并將它們固定在那里,從而更好地操縱它們。1987年,阿斯金在這方面取得了實質突破。他在不傷害活細菌的情況下,成功用光鑷捕獲了它們。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埃娃·林德羅特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有了這種光鑷,我們能夠抓取分子,把它們移動到你想要的地方,并對它們展開操作,這是非常實用的工具,事實上我們也經常使用它。” 有了通過駕馭光而形成的新工具,人們可以操縱和移動原子、病毒和其他活細胞。阿斯金的發明讓科研人員有機會在不破壞細胞膜的前提下,深入分析細胞內發揮關鍵作用的分子馬達,探討其中的運作機制。如今在許多生物實驗室中,光鑷已經是標配的設備。 杰哈?莫羅,法國電氣工程和激光領域的先驅。 唐娜·斯特里克蘭,長期從事強激光與物質非線性相互作用、非線性光學以及超短超強激光系統的研究,她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她是諾獎歷史上第3位女性物理學獎獲得者,也是時隔半世紀后女性再度獲得物理學諾獎。前兩位是1903年獲獎的居里夫人,和1963年獲獎的瑪麗亞·格佩特-梅耶。 莫羅和斯特里克蘭發明了一種叫作“啁啾脈沖放大”的技術,簡單解釋就是,將短激光脈沖適時拉伸以減少峰值功率,然后放大它,并最終把它徹底壓縮,這能讓更多的光被壓縮在一個極小空間內,從而大幅提高脈沖的強度。 他們的新技術為科研和一些產業發展提供了全新視角,在物理、化學以及醫學等領域都得到應用。科研人員有機會一窺微觀且快速變化中的分子和原子世界中發生了什么。超強的激光束能夠精準地在不同材料上實現切割和鉆孔。 林德羅特說,“這項研究涉及如何讓激光變得更強,有了強大的激光我們可以做很多實際的事情,比如精準、低成本地為粒子加速,強激光帶來的短脈沖又可以幫助我們以簡單且盡可能不損傷眼球的方式來矯正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