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氣主令,樹木凋零,動物蟄伏,均是陽氣潛伏之征。正所謂“冬三月,此謂閉藏”,這種閉藏,是一種能量蓄積的過程。如果閉藏失道,則陽氣不能潛藏,陰氣不能完成正常的隆盛階段,陰精則無法儲蓄,陰不涵陽,則陽不固密,腠理開泄,反而易生病端。故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之說。因此,建議廣大白癜風患者朋友,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一、冬季溫補 冬季主“藏”,是休養生息的季節,也是進補的好時期。人體腎應冬時之氣,“主封藏”,冬季飲食應注重養腎,以助腎藏精氣。因此,在冬季可以適當食用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如雞肉、豬肚、鹿茸、大骨頭湯、蓮藕、核桃等。以保護好體內陽氣不致過度耗散。但要注意一定要溫補,冬季燥熱之品使用過多,也有傷陰之弊,也可選擇一些性質較為平和的食物,如黑豆、木耳、山藥、大棗、黑芝麻、蓮子、芡實等,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之效,也都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二、不忘養陰 《黃帝內經》有云:“秋冬養陰”,冬季陽氣潛藏于內,陰之為盛,故人們的飲食多以溫熱為主,以助散寒。但若過食溫熱,亦會煎熬陰液,造成陰陽失衡而致疾病叢生,故冬季在溫補之余,應不忘養陰,可適當食用甲魚、鴨肉、豬肉等。 三、減咸增苦 冬季飲食應少食咸味飲食,適當增加苦味飲食以養心氣。冬季為腎經當令之時,腎水太旺易克心火,咸入腎,苦入心,因此,為防止心火不足,在冬季應減酸增苦,正如《遵生八箋》中所言:“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另外,苦味食物性質多偏涼,亦可制約冬季飲食中的溫燥之氣,防止“上火”。 四、少食生冷 冬季不宜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生冷食物多具滑利之性,冬天氣候寒冷,如果過食寒涼生冷,必然會損傷脾腎之陽,造成中氣下陷、形寒肢冷、下利清谷,有損腎之藏精作用,甚至出現其他一些病癥,所以,冬季應少吃寒涼及生冷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