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增長低迷以及國際經貿摩擦加劇的形勢下,全球保險和再保險行業發展面臨更加復雜的挑戰。10月27日,第二屆上海陸家嘴再保險大會正式拉開帷幕,中國再保險集團、慕尼黑再保險、中國人保、中國太平、善診等機構和數百位業內精英出席了會議,共同探討未來行業發展方向。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的健康險市場發展迅猛,萬億藍海市場已經形成。但平靜的海面下也涌動著暗流,健康險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商業健康險的產品如何賦能?本屆大會上,善診創始人兼CEO吳竑興對健康險新趨勢的洞察發言成為亮點。 ![]() “健康險真正的勝負手在非標體,而核心就在于服務和數據,有數據才能創新出新產品,有服務才能保證產品的可持續經營。”后疫情時代,未來健康險發展路在何方,善診創始人兼CEO吳竑興提出了“服務+數據”的解題思路。 非標體成為健康險勝負手 近年來,行業內“談老色變”,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10時,即進入“老齡化社會”,吳竑興指出,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中國不是現在,而是早在20多年前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了,有17的老年人,消耗了70的醫療費用。 那么健康險的保費,到底哪里最多呢?吳竑興表示:“哪里醫療費越多,哪里保費就越大,即用戶在哪個地方需要,我們就應該在哪個地方出現。” 2018年5月31日,國家醫保局正式掛牌辦公。這一年,國家醫保基金總收入21090億元,總支出17607億元,醫保收入增速為17.61,而醫保支出增速達到了22.08。 同時,醫保所處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在籌資方式上,社保籌資遇上了人口老齡化的難題。我國現在采取的社保籌資方式為現收現付制,即在職職工負擔退休人員。這樣的代際轉移式的制度設計,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逼近時顯得捉襟見肘。 而與此相對的,健康險行業近年來則迎來了高速增長,過去5年年度保費規模收入復合增長率約30,是所有險種中增速最快的險種。吳竑興提出:“老齡化不是局部變量,而是全局變量。” ![]() 同時,吳竑興也強調,老年人本質上不是年齡的標志物,而是標準體和非標體的區別,只不過年輕人里面標準體比較多,而老年人群里面非標體比較多,非標體才是健康險的“勝負手”。 數據驅動 為行業賦能 然而,對傳統的保險公司來說,長期以來在健康險的運營上一度受挫,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集中度高、運營難度大、價格戰等問題橫亙在面前,一些保險公司在健康險的業務上都還處于虧損中。 要實現健康險行業的健康發展,就需要有更多新的科技手段運用其中,對此,保險科技公司善診選擇用“數據”來驅動自己的模型,并試圖給健康險行業帶來數字化的提升和改造,為保險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 據悉,善診在全國近300個城市、聯合2000多家機構及醫院上線體檢服務,構建了科學的老年健康數據模型,隨后為保險公司推出“精準風控+健康服務網絡”服務,開發Alpha精準風控引擎,對老年人保險服務實現精準化管理,打造專門針對老年人的保險服務。 在為行業“賦能”,提升健康險服務“深度”方面,善診創始人兼CEO吳竑興表示:“保障行業發展至少需要兩大能力,在終端消費者方面,需要有覆蓋全國的健康服務能力;而在服務保險公司及行業方面,需要有大數據處理、智能核保、以及系統化的風險控制控能。” 在演講最后,吳竑興還透露善診將獨立出保險業務品牌“海唯”,一個能夠為行業提供健康險風控和服務的供應商,為行業發展提供技術基石。可以說,健康險行業正處于一個指數級增長的前夜,然而,如何度過長夜迎來曙光,還需要更多的創新和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