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痣或者小血點,有的可自行消失,有的卻一直不痛不癢地存在著,常常讓人心生疑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只是小紅點,并不一定是過敏性紫癜,疾病的確診需要綜合各種因素。過敏性紫癜的首要臨床特征是皮疹,相當一部分患者,早期的發病表現都是皮疹為主,主要是“高于皮膚表面”“雙下肢對稱”,如果具備這兩點,可以初步確診為過敏性紫癜。也有不太規律或者不典型的皮疹類型,有的皮疹不一定在雙下肢,可能發生在耳圍、面部或者上肢軀干,這些不典型的情況往往是造成誤診的原因之一,所以除了以上兩條診斷標準之外,還有兩點需要注意,如果有彌漫性腸絞痛,或者經過組織活檢后,發現小動脈和小靜脈壁有中性粒細胞浸潤,也可考慮是過敏性紫癜。 明確疾病之后,我們就要對癥治療。過敏性紫癜作為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建議根據疾病的輕重,選擇合適的治療辦法。重癥患者通常腎臟和消化系統負擔很重,需要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否則可能引起紫癜性腎炎遷延不愈。輕者可以用抗組胺類的藥物,或口服維生素C、鈣片等降低血管通透性。但不建議使用外用類藥膏,因為外用藥膏大多含有激素,用在面部,可能會形成激素性皮。雖然用藥后短期內很快見效,但停藥后反而會加重,長期使用下去還容易形成藥物依賴性,皮膚變得粗糙萎縮或者發生色素沉著,后續治療難度更大或更棘手。 過敏性紫癜作為一種過敏性疾病,是免疫功能發生異常。最好到正規的醫院進行過敏實驗,明確致敏原因,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治療,一般來說以抗過敏益生菌治療過敏性紫癜更有優勢,特別是蒙佩爾蘭利敏舒益生菌免疫平衡修復療法,13種基因重組菌種,特別添加3種益生元,用于降低血清中的IgE(免疫球蛋白E)過敏抗體,可增加TH1抗炎細胞因子,減少抗原誘導的TH2促炎細胞因子,使Th1/Th2平衡,減少過主動致敏性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抑制致敏細胞脫粒并減少5-HT等炎癥介質的釋放,增進抗過敏的能力,調整過敏體質,預防反復,可以修復人體自身免疫缺陷,是治療過敏性紫癜理想療法。 當處于過敏性紫癜發病期,應當盡量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因為活動會加速血液循環,加重出血。同時,和成人相比,兒童的皮膚更加嬌嫩,自身抵抗力也較低,家長要讓孩子遠離過敏原,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出現過敏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