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陽東區第二批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駐,標志第一批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圓滿結束。自2021年以來,陽東區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全面發揮進駐單位的行業資源和專業優勢,通過“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方式,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經過三年的努力,工作隊緊緊圍繞五大提升任務,有效提高了當地鄉村振興水平,為陽東區鄉村振興藍圖增添了新色彩。
(陽東區大八鎮江河水庫) 古城村是大八鎮駐鎮幫扶的重點村,在打造“數字鄉村”過程中,大八鎮把該村“智慧古城”作為關鍵的實施點。“智慧古城”平臺不僅展示了天翼大喇叭、政務信息、長者關愛等多項實用功能,還運用了AI自動識別技術,能夠自動識別出池塘邊的危險行為、道路上的垃圾堆積以及村莊內發生的突發事件。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平臺會立即通過天翼大喇叭發出警告,并同步向村干部的手機發送預警信息,確保村干部能夠及時響應,快速處理,真正實現了“一屏觀全村”的高效管理。 原駐古城村第一書記王名睦說:“ 平臺建成之后,確實對我們村委的干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之前我們通知村民要打電話,或者跑上門去通知,我們現在通過我們的平臺,我們就可以通過大喇叭喊話,及時地通知。” 省通信管理局廣東電信公司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入駐大八鎮以來,充分發揮自身行業資源和專業優勢,提升大八鎮數字化水平。2022年,大八鎮22個行政村(居委會)率先完成“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安裝部署,成為陽江市首個全鎮全覆蓋部署的鄉鎮,切實解決了偏遠山區群眾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此外,還發動省內相關行業公司共籌集120多萬元,新建4座5G基站,大大提升了鎮內網紅景點移動用戶的上網體驗;爭取廣東電信籌集191.5萬元集成建設“數字大八平臺”,同時增加投資72.7萬元建設了全空間感知無人機監測站和森林防火與耕地保護高空慧眼監控模塊,對大八鎮基層治理能力發揮起到重要作用。 原省通信管理局廣東電信公司駐大八鎮幫扶工作隊隊長王前說:“ 駐鎮幫扶三年以來,在組團幫扶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和廣東電信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駐大八鎮幫扶工作隊精心謀劃幫扶項目,積極協調信息通信行業資源,以數字化鄉村建設、實施系列教育幫扶、民生設施改善、消費幫扶等為切口,突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幫扶特色,真幫實扶,與地方黨委政府協同發力,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成效。” 塘坪鎮北甘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工作隊入駐以來,科學制定北甘村鄉村振興示范村“11334”規劃方案,省市區及社會力量累計投入近8000萬元,打造“一河、一路、三基地、三公園、四廣場”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陽東區塘坪鎮北甘村) “北甘村是一條千年古村,它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我們前三年更多的是在文化鑄魂上花心思,做了荔枝文化、古村落的培育。我相信接下來把竹溪公園延伸,向下走2.3公里,進行一河兩岸升級改造,打造周末親子游及研學旅基地,把研學、周末親子游這塊吸引過來,假以時日能帶動當地的村民共同致富。” 原廣東省民政廳駐北甘村第一書記 羅許平說。 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入駐塘坪鎮以來,塘坪鎮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7月,在省民政廳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工作隊聯合陽東區委政府發起的“百社聯百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項活動已發展成全省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優秀品牌。共有130多家社會組織深入陽東區各鎮村走訪調研,11個鎮全部設立了“百社聯百村”聯絡處,組織實施涉及民生保障、公共服務等81個項目,涉及項目資金約2.3億元。 其中,申請專項資金612萬元,建設陽東區西線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和北甘長者飯堂。投入522萬元以原有基礎條件較好的塘坪鎮敬老院為核心,統籌塘坪、大八、紅豐等三家敬老院,已建成集“吃、樂、學、健”一體的塘坪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雙麻村作為第一批陽東區村集體經濟試點村,現已建成占地120畝年出欄400只的馬頭嶺湖羊養殖基地,為陽江市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思路,成為市區鎮學習交流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典范,預計今年可為雙麻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6萬元。 大八鎮、塘坪鎮駐鎮幫扶的工作成效,正是全區駐鎮幫扶工作成果的縮影。據了解,陽東區11個鎮分為重點幫扶鎮和鞏固提升鎮兩類。其中7個重點幫扶鎮分別由省直單位以及珠海市、陽江市直單位幫扶,4個鞏固提升鎮分別由市農業農村局以及陽東區直單位幫扶。 在駐鎮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陽東區以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為重點,梯次推進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農貿市場和農產品集散中心,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街區,全面優化提升人居環境。結合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農村住房質量提升、鎮“三舊”改造等工程,開展美麗鄉村風貌提升行動和綠化美化亮化行動,建設綠道、碧道、休閑公園,改造提升景觀風貌,推進鎮村同步整治、同步建設、互聯互通、融合發展。 三年來,駐鎮幫扶工作隊緊緊圍繞提升脫貧攻堅提升水平、提升鎮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提升鎮域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水平等目標任務,分層分類及時落實幫扶政策,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通過實施“粵萊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和“農村電商”“鄉村工匠”“高素質農民”培育等工程,健全幫扶項目與低收入群眾參與機制、各類產業園區吸納勞動力就業管理機制,有效加強扶貧資產管理。 據統計,2021年以來,全區共啟動駐鎮幫鎮扶村項目593個,其中產業項目69個,鄉村建設項目370個,其它項目154個,截至目前,504個項目已完工。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致富能力明顯增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形成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