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8月16日訊】(通訊員:肖哲懿)近日,北京科技大學長青青予支教實踐隊走進了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新玗中學,開展了為期兩周的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當代大學生的視角下深入了解鄉村教育與文化發展,發掘農村教育發展與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探索教育賦能鄉村振興與當地特色文化結合的新道路。關懷鄉村青少年兒童成長,為當地教育建設貢獻力量,體現新一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圖為實踐隊員在上美術課。肖哲懿供圖) 在實踐開展前,支教團與當地政府學校積極交流溝通,指明了當地教育文化發展情況。支教團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美術,音樂,科學等多方位的課程。支教活動內容豐富。學生們看見支教老師時都特別興奮與開心,積極與老師們交流溝通,很快孩子們就與實踐隊員們打成一片。孩子們上的第一節課是黃老師帶來的手工課。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鄉村中的孩子對于美的渴望也同樣強烈。折紙在對孩子進行美的熏陶的同時能夠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黃老師通過PPT和播放相關視頻給孩子們講解有關折紙的知識。他一遍一遍細心地給孩子們講解紙鶴的詳細折法,一步一步帶領孩子們制作出作品。不一會一朵朵美麗的百合花就出現在了孩子們的手中。隊員黃龍雨也表示“在課堂上與小朋友近距離接觸,手把手的傳授和分享自己所學到的方法和技巧,看著孩子們的笑臉自己也非常的開心,同時也能感受到孩子們對于自己的熱情,這場實踐活動對我也有很深刻的影響”。 (圖為孩子們在認真手工。肖哲懿供圖) 在上課之余,實踐隊員們還聚焦于當地特色文化傳承問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走進渼陂古村,開展了一系列實地調研。時間對于那們在古村內通過走訪當地村民,參觀遺留下來的特色古建筑,聯系景區管理人員等方式了解到,渼陂古村是一座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有民居、祠堂、書院、義倉、牌坊、樓閣、店鋪、碼頭、教堂、革命舊居舊址等。融書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藝術為一體,被譽為廬陵文化第一村。古村旅游資源豐富,風景優美,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知名度低等問題,一直難以得到外界的關注。實踐隊員們在走訪之后對于渼陂古村情況有了深入了解,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在大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如何結合當代特色與熱點,制定一套更加全面完善的宣傳政策,最后在不斷商討之后,實踐隊結合當前網絡直播熱點,制定出了一套詳細完整的直播方案,希望能為當地文化產業鄉村振興貢獻出一份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在做走訪調查。周維倩供圖) 通過本次支教與調研活動,隊員們了解到鄉村教育振興道路和鄉村文化振興道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家長們迫切的想要孩子們走出大山,往往就忽略了對于孩子們的心理疏導,感到孤單是當地孩子們和隊員們最多的反饋。同時教育資源比不上中心城市,升學難度大等問題同樣明顯,孩子們在和隊員們的聊天中談起,希望有一天可以走出吉安,去到省會南昌學習,這樣可能可以考上一個好一些的高中,實踐隊員在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的同時也同樣在反思學習,如何改變農村兒童教育現狀;同樣,擁有一定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的渼陂古村及其周邊,要讓名聲響起來,通過資源促進當地發展,實現文化振興,青予實踐團也有一些想法與行動,接下來,北京科技大學青予實踐團將攜手眾多高校實踐隊,接收孩子們的上課反饋,為孩子們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課程,為孩子們增添心理疏導課程,培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理想念。在往后的學習生活道路中積極向上。同時青予實踐團也將連年繼承下去,呼吁更多人加入鄉村教育文化振興的隊伍之中,深入鄉村,回饋社會,用教育溫暖鄉村孩子們的童年生活。
(圖為實踐團與孩子們的合影。黃龍雨供圖) 北京科技大學青予實踐隊 責任編輯 鄧莞璇 |